十二五·
养老
两成多市民将来愿住养老院
市政协社法委和提案委进行的《增进本市养老机构建设的调研》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366所,养老服务床位55809张,平均每百位老人拥有床位数2.48张。通过调研懂得到,2009年全市养老机构的5万多张床位中有27054张床位收住了老人,平均床位应用率48.5%,有2万多张床位空置。
目前和未来5年中将有宏大的老年群体急需护理型照顾,全市户籍老年人口中80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32.6万,纯老年家庭人口为40万,生活不能自理和生活半自理的老年人口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人数为32万人。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难以入住养老机构。民意调查显示,盼望将来入住养老机构的占参与调查总数的24.5%,远远高于政府所预期的4%。
“十二五”时代,北京市老年人口将持续快速增加,预计2015年增加到340万人,按“十一五”期间生活不能自理和生活半自理的老年人口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比例盘算,未来将有47万老人需要护理型照顾。
调研报告认为在“十二五”计划编制和实行过程中,应切实达到90%居家养老可享受基础服务、6%社区托老和4%机构养老的建设目标,即到2015年有能容纳20万老人的托老机构,14万张养老床位,且应用率不低于75%,并为今后本市老龄事业预留发展空间。还应将城区特别是政府办的养老机构向重要收住“三无”、重残、精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低收入艰苦老年人过渡。应制定养老机构人均面积、养护比例、医疗设施、浴卫设施等统一标准,并分类予以政策领导、资金支撑和规范管理。盘活用活现有的较大数量的养老床位。可将城区中空置的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厂房、商业用房等通过置换、赎买、租赁等方法接收,将其改革成为养老院或托老机构。
十二五·
医疗
部分医院可转型为护理院、康复院
优化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在新城建设计划中将医疗资源配置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计划,尽快在顺义、通州、亦庄三个新城分辨建设2至3个区域医疗中心,积极领导城市资源密集区存量过剩的大型综合性医疗资源向存量不足的郊区县和新城转移,严格限制在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等存量过剩地区新建扩建大型综合性医院,要设置效率指标,对编制床位应用率低于85%且平均住院日高于15天的医疗机构扩建项目不予立项,以避免医院盲目扩大床位造成财政投入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大力发展中间性医疗服务机构,进步三级医院床位应用率,建议将城区内功效定位不明白、床位利用率较低、位于社区中的一级或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或康复医院,合理分流三级医院慢性病病人,以进步大医院床位应用率,下降医疗成本。
十二五·
人口
加快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市政协社法委、提案委等进行的关于增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调研显示,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246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达726万人,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加54.3万人,比“十五”期间年均多增近2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的增加是重要原因,占常住人口增量的70%。
北京作为资源输入型的特大城市,自然资源匮乏,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据测算,非农业人口每增加10万人,每年将增加14.21万吨的直接生活能源花费和23.46万吨的间接生活能源花费。从用水方面看,生活用水不断上升,占用水总量的44%;人口增加是生活用水增加的重要原因,据测算,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加的人口所吞噬,难以从基本上解决北京缺水的难题。
人口范围膨胀也使环境质量降落,最新的生态质量评价显示,2009年各区县生态质量等级均属一般,且较2008年有较大幅度的降落。水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82条河段近58%不符合相应的功效水质标准。生活垃圾日产生量1.83万吨,设施总设计日处理才能1.27万吨,实际日处理1.74万吨,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导致垃圾填埋场服务周期缩短,平均剩余服务期限仅为4年左右。在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本市排名倒数第六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