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消息》14时49分报道,针对高低班高峰时段,地铁人满为患的情况,北京市将开展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研究,利用价格杠杆,领导旅游购物等人群避开高峰时段。中国之声连线消息编辑田娜懂得详细情况。
主持人:这条消息今天备受关注,在各大媒体和网站都站在比较显眼的地位。那么具体内容如何?能否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田娜:每天高峰期间地铁站及车厢内人满为患,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2010年初的北京市的政协会议上,有政协委员建议,工作日高峰时段对购置车票的人群(不包含持有交通卡的人群)进步车票价格,每张5至6元,以此领导旅游购物等人群避开高峰时段。
现在相干部门给予了答复,表现:将积极开展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研究,利用价格杠杆领导市民出行。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9条地铁线日均客流约520万,居全国地铁首位。
主持人:对这条消息,各方都有什么反应?
田娜:消息一出来,引起了很大的争辩。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政协委员、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杰表现,游客其实可以错开早晚高峰出行,对其他乘客和他们自己而言都更安全、更舒适。盼望通过进步票价,来领导乘客理性出行。而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教授关宏志认为,首先应当懂得持单程车票早晚高峰出行人的目标。应进行相干调研,旅游、购物的人群在早晚高峰出行的到底有多少,占多大比例。他认为这个比例应当不会很高。
在网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许多市民认为,高峰期出行是一种刚性需求,即使调高票价没未必会减少多少客流,又或者会把客流压力分给地上公交,这并没有什么意义,解决地铁拥挤最好的措施还是加大运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