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一直听说要拆迁,每天都期盼着能接到政府的拆迁令,每当看到小区里贴出文告,我们总是最先跑过去围观,真盼望那是房管局下达的拆迁文件,每次看到小区里开进执法车或是政府的公车,总是幻想着这是政府带着开发商来这里考核圈地,真不知道这个拆迁梦什么时候才干变为现实。”霍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他刚结婚时想着先凑合一下,认为房子地处繁荣商务区,应当很快就会被计划到,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不仅如此,这套房子的产权并不属于他们,他们只有租赁证,并没有房产证,这意味着一旦房子被政府计划他们能否享受拆迁政策还很难说,同时,他们也不可能拿这个房子去抵押贷款。“我们听小道消息说针对我们这样的老房子,政府会有一些特别政策,谁知道呢,等着吧,现在房价这么贵,像我们这样的老百姓基本买不起。有时候真想回农村老家生活,那里有我们的宅基地,房子很大,还装了太阳能,环境也好,压力也小,哎。”面对现实,为懂得决住宿问题,霍先生一家在楼下盖了三间小屋,一个厨房两个卧室,其中一个卧室由于盖的时间早还拿到了政府的租赁证,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他看来,多一个租赁证拆迁时就多一份利益。
在济南,霍先生的情况很具有代表性,采访中,记者发明,工薪一族基础上是一家三代蜗居在一个老房子里。其实,不仅工薪阶层面临买房难的问题,一些高校毕业的硕博研究生也因为不堪购房压力而选择了逃离济南。
山东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张志国今年毕业后就没有选择留在泉城,而是应聘到了德州学院工作。“济南这个城市使我对‘蜗居’二字感受颇为强烈。毕业后我们研究生一般选择在省内高校就业,每月收入三四千元。按说也不低了,但这基本赶不上济南堪比一线城市的高房价。所以我选择回故乡德州教学,那里工资待遇和济南高校差不多,房子却比济南便宜不少。”
不仅是毕业生,记者调查发明,山大不少著名的老教授终其一生都住在狭窄而光线昏暗的教师宿舍里,有的甚至连个像样的书房都没有。山大文学院的一位退休的老教授至今还住在第五教师宿舍,逢年过节学生们结伴去看望他,只有十平米不到的客厅里基本坐不下,无奈之下,学生们只好去办公室访问他。
如此情况令人唏嘘不已。更为现实的是,房子已然成为结婚的必备“三大件”之一。因为没有房子而无力结婚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山大南路的玛雅房产,记者采访了在一家证券机构工作不久的小伙子魏嵬。“之前一直在洪家楼附近租房,日子也过得挺充裕的。现在和女朋友筹备结婚,她却说不买房子就没有安全感,整天吵着要买房。没措施,只好硬着头皮借钱买了,现在房子这么贵,看来以后真要成‘月光族’了。”
针对这个现象,山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王艳华有不同的见解。“现在能买得起房子的人毕竟占少数,我和男朋友毕业了也没钱买房。我认为,现在房价居高不下,仅靠男方家庭出资买房是不现实的做法。房子是两人共同生活应用的,女方也有义务分担。结婚时两人凑足首付一起按揭较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