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齐河县经济开发区火把张庄,说起81岁的村民张光城,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村里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更是亲切地称他为“送学爷爷”。记者懂得到,村里孩子上学要穿过一条308国道,由于车辆多、速度快,经常产生交通事故,为此张光城老人主动找到村长申请每天护送孩子们上放学,而这一送就是15年……
上学需要穿过国道
村口马路事故不断
据懂得,德州齐河县经济开发区火把张庄的学生每天要到村对面的河李小学上学,虽然这段上学路只有两里地,但却要穿过一条40米宽的308国道。由于车辆多、车速快,村里每年都会产生学生被撞伤的惨剧。
孩子们一提上学就恐慌,无奈之下,家长们只能每天接送。可接送次数多了,大人们手中的活儿又耽误了不少,所以说起孩子上放学的事,家长们也是愁眉不展,就连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要是能把村里的孩子集中起来,找一个人护送他们过马路就好了,可谁来干这活儿呢?”就在家长们凑在一起讨论如何接送孩子的问题时,又传来了不幸的消息:村里一个孩子上学时被大货车撞断了腿。
看着躺在床上受病痛折磨的孩子,看到床前伤心无助的家长。当时已66岁的村民张光城推开了村委会的大门。见老张主动揽活,态度还很认真,村支书便点头批准了。就这样,66岁的张光城开端了每天的送学任务。
提前半小时等孩子
自制小红旗做警示
张光城主动申请接送孩子上放学底本是件好事,可起初,有些学生家长并不乐意。
张光城老人告诉记者,起初接送孩子时,他还真遇到了不小的“艰苦”。第一天早上,他6点多就等在了村口,可有些家长并不愿意将孩子交给他,保持自己接送,这让他很是为难。无奈之下,66岁的张光城老人挨家挨户的给家长“作保证”,这才取得了家长们的信任。
随后的几天,虽然有些孩子跟着张光城,但因为他们年纪小,调皮好动,每次张光城刚收拾好队伍,一会儿便又乱作一团,更有几个男孩子追逐打闹。
回到家里,嗓子已经喊哑的老张开端揣摩了,“这样下去不成,怎样让孩子能听话?如何让路上的司机给孩子让出个道?”
第二天早上送完孩子后,老张特意去了趟集市,掏钱买了一块手表和一块红布。随后,他回家折断了撑蚊帐的竹竿,把买来的红布缝在上面,又拿铁丝绕了几圈,一面鲜艳的小红旗就做好了。
以后的日子,老张每天调准手表,提前半小时等在路口,手摇小红旗护送学生过马路。“我已经摇坏3面小红旗了,现在这个也已经发白了,看来用不了多久又要重新做一个了。”张光城对记者说。
老人生病仍风雨无阻
儿子立军令状“替班”
15年来,张光城风雨无阻的护送村里的孩子上放学,但随着年纪的增大,张光城的身子骨也大不如前。
他的小儿子告诉记者,2003年冬天张光城高烧不退,眼看到了送孩子的时间,老张挣扎着要下床。守在他身边的小儿子心疼地说:“爹,您今天身材不舒服,等好点了再去吧。”一听这话,一向好性格的老张发火了,“送孩子上学的活儿是我主动揽下的,万一孩子上学有什么闪失,我怎么向村里的父老乡亲交代。”看到父亲如此保持,儿子只好将小红旗递给父亲。
送完孩子回来,张光城浑身酸痛,往床上一躺就起不来了。到了接孩子放学的时间,张光城的小儿子主动提出“替班”,可老张连连摇头,说啥也不批准,直到小儿子立下了“军令状”,保证不会出错误后,老张才点头答应。
出门前,他还再三吩咐小儿子要让孩子们走在他的身后,小红旗要一直摇到所有的孩子都过了马路才干放下。
每月仅领50元补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