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给批的理由是:为了石林的原生态风貌不被转变。而且,据石林风景区农工商团体公司经理普国亮表现,村庄早在计划要搬迁,“确定不能再批建了!”
和张丽珍同样情况的还有杨兰(化名)家,她家的人口密度更是在村庄里达到顶峰:三家10口人住在一套不足50㎡的二层土楼,高低各一间。“我们有三姐弟,都成家了,一家3口人,再加上老父亲。”她说,实在没措施了,把两间房隔成了四间,父亲住一间,三家人各一间。“去年给大弟弟批了个简易房,他家才搬出去。”
“我们是人又不是牛马牲畜,就这样关在一起,我们一肚子气!”村民们有怨气:为保护石林遗产,他们付出了很多,地步都被“征”了,现在还要被“赶走”。他们坚决请求“原地重建”。
石林景区:为保护遗产负债超十亿
不单是原住民,政府蒙受的压力也不小。“我们投入景区建设、用于申遗以及保护的费用,达几十个亿。现在风景区管理局还欠银行10多亿。”石林县政府外宣办主任张雪刚说,“这次用于五棵树村的搬迁和新村建设,预计2.5个亿,后面因为村民户数增加、请求增高,不得不再投入0.5亿,都是从银行贷款的。”
其实早在去年,石林票价由140元上涨到175元,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李正平就表现:涨价的原因是管理局的银行负债超过7亿元。
记者获悉,2009年,石林风景区招待游客286万人次, 旅游直接收入3.65亿元,综合收入14亿元。石林旅游业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35.65%。然而,石林陆续投入巨资进行世界自然遗产地景区扩容,景区游览面积由过去的4.12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加上世界遗产地保护等费用,石林风景区管理局财政一直都处于紧张状态。
一份《石林世界自然遗产调研自查报告》显示,长期以来,石林不断加大350平方公里保护区的保护建设,2006年至2007年,石林用于景区有碍观瞻建筑设施拆除或搬迁,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区退耕还林、生态修复,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项目费用上亿元。至2008年1月,石林管理局银行负债已高达11.1亿元,每年利息支出就达6千多万元。
■保护争议
谁要挟了石林生态?
对于让五棵树村搬迁的理由,政府给得很明白: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原则和精力,中国政府在申遗时承诺,要在3年内搬迁完核心保护区的居民。
为什么必定要将原住民搬迁呢?中国申遗专家、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授、景观地质专家梁永宁告诉记者,他多次对石林进行实地考核,五棵树属于石林核心保护区,就散布在进石林风景区的主干道两侧,游人都会经过的处所,和大小石林“靠得太近”,参差不齐的房屋造成视觉污染。村民沿街开的商店、饭馆占用了景区生态的发展空间。村庄就在石林湖边上,生活污水常常排到石林湖里。“在原地改建的话,空间受限,也不利于村庄长远发展。搬迁这个方向是对的。要是别的景区,还不想干这个事,得花几个亿!”由云南环境科技服务中心出具的《五棵树村搬迁及中国彝族第一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五棵树村所在地石林湖的监测成果表明受到污染,水质变坏。
“我们没有污染,是他们污染的。”村民普小莲(化名)说,“游客太多,污染了。”村民普亮(化名)则说,以前他们种田,田里有块石头,都要绕着石头去种。但现在石林县政府到处招商引资建项目,听说要建旅游娱乐城(酒吧街、夜总会),还以民族生态运动场的名义建高尔夫球场,“现在正在动工,几千亩的地,树啊、石头啊,都被推平了。”
没有撒尼人石林会怎样?
“石林养育了我们,我们保护了石林。”村民李玉波说,“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石林是我们的圣地,现在让我们搬离,我们情感上接收不了。”另有人质疑:“一个没有了撒尼人的石林还是石林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