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今天消息 记者许琛,通信员张其明、张晓颖报道:今天上午,由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带领的省政协重点提案调研团前往南沙进行调研。记者从中获悉,广东正在酝酿建立广东重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将通过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形成《广东省重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措施》,争取三年内在全省全面铺开重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
黄龙云亲自督办湿地保护提案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目前,广东现有湿地总面积28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9%,天然湿地面积180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106万公顷。广东红树林面积是全国最大。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徐颂军递交提案建议,通过对湿地生态补偿从而调剂和进步湿地的生态价值,保稳重要湿地数量稳固。如因湿地保护需要,使湿地资源所有者、应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政府给予补偿,并对其生产、生活作出妥当安排。湿地补偿标准由省政府制定和实行。此外,因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占用或者征用重点湿地的,应当经省国民政府批准,并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在湿地保护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恢复同等面积和功效的湿地。
随后,该提案被省政协列为省政协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由黄龙云主席亲自督办。
广东湿地全部生态恶化
今天上午,广东省林业局副局长孟帆就办理省政协湿地保护重点提案的情况进行了汇报。据介绍,广东被认定国际重要湿地3处, 面积48.4万亩;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94处,面积1174万亩;建成国家湿地公园3处, 面积13万亩,省湿地公园3处, 面积1.6万亩。目前,广东还未对重点湿地进行认定。
孟帆说,广东湿地水体污染依然严重。一些处所“三废”未经处理直接向湿地水体排放,加上农药及化肥的大批应用,加剧湿地水质恶化,导致水生生物大批逝世亡。同时,生活污水和化肥的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呈现浮水植物大面积生长和藻类爆发性增殖,造成全部生态恶化。
三年内铺开湿地生态补偿
孟帆介绍,目前广东正在酝酿建立广东重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筹备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重点湿地(海丰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韶关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农业厅的野生稻保护区)作为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单位。一年后扩大范畴对重点湿地进行调研评估,争取三年内在全省全面铺开重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