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现代不现代,要害看生态。”这是新任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不久前在调研时提出的观点,也是对温州新时代生态建设的期望。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天人交战”,绿水、青山、好空气,这些我们底本触手可及的生态元素,每每蒙灰受垢、面目含混。眼下,全球由生态环境所引发的经济与文明转型正处在要害时代,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白提出要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本报为此特别策划了“离我们最近的生态”热门持续报道,以市民切实感受出发,调查我们身边的生态现状,探寻解决之道。我们力争以感性之笔挺陈问题,为的是让更多人关注环境、呵护环境,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早日因生态而真正现代。
不知你是否越来越感到到:近年来,你走在街上,被雨打湿了,头发容易打结,头皮容易发痒?
你家的铁质防盗窗,不知为何锈迹沿着墙壁越挂越长;空调外机连同它的支架,也越来越锈迹斑斑?
你的爱车,停在街上淋雨后,漆色越来越黯,边角动不动容易变烂;如果下个大雨车子不幸被泡,底盘即使涂了保护层仍然锈色泛滥?
太多的生活细节令人“冒汗”,其实,答案只有一个:我们的雨,正越下越酸。
最酸的雨
差不多下了一场醋
“今年上半年,温州、台州、厦门等8个城市(地区)酸雨频率达到100%!”7月26日,国家环保部消息发言人陶德田通报2010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态时,向媒体披露了温州等8城“逢雨必酸”。
近几年来,温州酸雨产生频率之高令人咋舌,一直名列全国前茅,属于重酸雨区。2009年,我市在全市6个县(市、区)开展了酸雨监测,全年采集雨样总数468个,其中酸雨样品442个,平均酸雨率为94.4%,反应酸性的PH值范畴为3.07~6.70,均值为4.47,单次最低值呈现在瑞安,为3.07。这个数值接近于食醋的2.9,相当于“下了一场醋雨”。
“我国酸雨发展趋势值得警惕,东南沿海地区尤其如此。”陶德田指出,在上半年在监测的全国443个城市中,有189个呈现酸雨,比例超过四成。
成因复杂
硫、氮废气超标成元凶
“近几年国家针对温州市区的环境测评中,酸雨一项咱们都是零分。”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包建军日前沮丧地告诉记者,降雨PH值低于5.6就是酸雨。《温州市2004-2009年酸雨污染程度分级对照表》显示,全市近几年PH平均值都是低于4.5,酸雨频率一直高于90%以上。
为何温州成为重酸雨区?包建军说明道,这里头的原因十分复杂。酸雨重要由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接收溶解而成。由于城市工业生产和国民生活污染气体密集排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量远超大气承载,这是导致我市酸雨高发的主因。
除去自身的原因之外,周边地区的影响也同样明显。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经济发达,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酸雨区,再加上季风气象,地处中间点的温州时常遭遇“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酸雨云团南北夹击,酸雨于是越发明显。
推波助澜
123万辆汽车难逃罪恶
我们越来越宏大的汽车拥有量,也在为酸雨推波助澜。
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除了收集雨水进行PH值检测之外,还通过酸雨的电导力分析酸雨结构。成果显示,近几年温州酸雨中硝酸根的比重逐渐加大,硫酸根和铵离子的比重有所降落。专家告诉记者:“酸雨结构成份由硫转氮,罪魁祸首正是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重要物质是氮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气体。”
据温州市车管所统计,到2010年6月末,温州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23.38万辆,私家车拥有量达到60.26万辆,比上年末净增加6.82万辆。2007年末,温州的私家车还不到30万辆,短短2年多时间,私家车就增加了1倍。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正使得汽车尾气排放逐渐成为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