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现在面临通胀高压的说法,《市场观察》认为言过其实了。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贝哲民表现,通胀总会引起一些忧虑,但没什么信号暗示短期内中国的CPI会大幅飙升。
“预计年底前,CPI增幅将接近中国政府设定的3%目标。”他说。
但是,美国媒体也指出,中国政府不得不谨防物价在未来几个月内的上涨压力。
报道认为,有众多因素将拉动中国CPI在未来几个月内持续上涨,其中包含今年早些时候政府的基础工资上涨政策等。
“对CPI的担心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利率的变更,导致今年内初次银行加息将在第四季度产生。”报道说。
不过,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认为,中国的宏观政策应持续保持稳固,"现在没有调剂的必要,因为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目标前进。"
热议
外国专家称中国经济在有控制地减速
谈到中国经济数据,外媒自然离不开重谈中国经济放缓的话题。
英国媒体就报道称,中国经济或在全面加速下滑。
《金融时报》表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正从今年早些时候的潜在过热转为有控制地减速。
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布赖恩·杰克逊表现,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有控制地减速,而非急速下滑。
但是,降落速度仍让一些分析师感到吃惊。由此,一些人开端呼吁政府转变策略,撤销一部分压缩政策。
高盛经济学家乔虹和宋宇在一份报告中说:"我们认为,这一程度的广义货币供给量(M2)增加显然过于限制经济,这在近期内将对国内需求增加施加更大的下行压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晨以《7月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加放缓》为题的报道指出,7月中国工业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均放缓,这暗示着中国经济运动的持续减慢。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增加正在放缓,但没有看到硬着陆的迹象。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现,7月的PPI、花费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等大多数数据都低于预期,考虑到去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比数据的基数本来就不高,7月数据还会有如此逊色的表现,阐明中国经济全面加速下滑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尽管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在不断发明奇迹之后正"急转直下",但瑞银分析师汪涛仍表现,中国经济增加放慢的程度依然温和。
"我认为目前无需引起警惕,特别是昨天的数据显示,出口增速还是高于预期的。"他说。
一年来居民花费价格(CPI)同比涨幅
各大机构对今年中国全年CPI增加的预测汇丰 3.1%美银美林 2.9%摩根士丹利 2.8%高盛 2.4%世界银行 3.7%亚洲开发银行3.6%
图例
1.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
3.衣着类价格同比降落0.8%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2%
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3%
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降落0.7%
7.娱乐教导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1.1%8.居住价格同比上涨4.8%
注:7月,居民花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5%
本版文/钱业 记者 王进雨 黎史翔 制图/李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