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局上午发布7月CPI同比涨2.5%“菜篮子”涨价据分析系气象高温、高湿、“伏旱”所致 “桑拿天”拉高北京7月CPI
本报讯(记者 汪红) 继6月份居民花费价格(CPI)涨幅回落伍,7月份重现升势,同比上涨2.5%,竟与“桑拿天”影响有重要关系。
今天上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7月份CPI涨幅呈现波动,同比上涨2.5%。继6月份涨幅回落伍,7月份重现升势,进步0.2%,与5月份持平。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高于6月份0.6%。干豆、大米、鲜菜分辨上涨50.1%、16.8%和16.4%,鲜蛋和猪肉分辨上涨8.4%和4.2%。食品类拉动价格总程度上涨1.3个百分点。
CPI·百姓解读
2.5%高不高?——还没“跳”出预期
7月全国CPI同比上涨3.3%,北京涨幅明显低于全国,尚在预期范畴内
国家统计局昨天刚颁布,7月全国CPI同比上涨3.3%,创21个月以来新高。而北京7月的CPI涨幅明显低于全国,尚在预期范畴内。
上午,北京市统计局消息发言人于秀琴表现,7月本市CPI同比上涨幅度较高,但不算大幅上涨,仍然在预期范畴之内,并未呈现过度跳涨。
啥原因上涨?——气象发起“性格”
高温高湿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声援南方蔬菜,本市供给减少
CPI同比上涨,表面上是受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拉动影响,但归根结底是“坏气象”惹的祸。
据专家于秀琴分析,7月本市CPI同比上涨,重要是由于食品类价格呈现较大幅上涨造成的,食品类拉动价格总程度上涨1.3%,食品中的粮食、鲜菜、鲜蛋和猪肉等价格均明显上涨。
这些都能和“坏气象”扯上关系。原因如下:
●“桑拿天”闹干旱:7月上旬,本市一举推出6个35℃以上高温天,与1961年、1968年、2005年并列成为历史同期最多。同时还呈现40.6℃极端高温,创1951年来最高。
7月下旬后,北京主汛期拧紧了“水龙头”,滴雨未见,持续8天呈现最大湿度80%以上、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桑拿天”。北京地区受到轻度伏天旱情的要挟。
因此,7月高温日总数将超过10天,打破近十年来7月高温日最多纪录。而两波热浪特点不同,市景象台分析表现,月初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而下旬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都是“桑拿天”,最大湿度达到了80%至90%。
而7月正是农作物大批需要水分滋养的时候,高温加上“伏旱”,将直接影响其生长,以致农作物呈现不良反应而导致减产。
●南方洪灾“抢”菜:虽然北京夏季蔬菜来自于本地和周边省区,不依附南方供给,但由于今年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洪灾,使得呈现了罕见的“北菜南运”的情况。
这间接影响到北京市场,蔬菜上市量有小幅减少,导致价格上抬。
CPI·菜篮子
叶菜最“脆弱”:茴香价同比涨180%
气象对菜价有多大影响?记者从八里桥市场懂得到,今年7月菜价同比上涨16%。其中,茴香价同比上涨最大,达180%。据新发地市场信息中心介绍,每年7、8月之间,菜价会呈现波动,部分品种均价也会略高于5、6月。
原因:这重要受“桑拿天”影响。气象热、空气中水分大,蔬菜不易储存。尤其是叶菜,降温的成本增加,损耗率上涨。加上受上市量暂时缺乏等影响,导致叶菜价波动。如韭菜,现在是露地种植,20天左右换一茬。换茬时即造成供给缺乏,导致价格上涨。
预测:随着气温逐步降落,北京菜价还将有必定回落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