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的建制,在诸城已成历史。 6月21日起,诸城市撤销辖区内全部 1249个行政村,合并为208 个农村社区,选举产生社区党委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农村社区,已成为诸城新的社会基层组织单元。
57 岁的吴金国,原是当地一家年销售收入 2000 多万元的机械加工企业的厂长,十里八乡公认的能人。今年6 月底,由包含小郝家村在内的原9 个行政村组成、总人口 5760 人的郝家村社区设立党委,他由全部党员推荐,并经群众评议,差额选举当选为党委书记。新上任的他把企业交给别人管理,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成立社区,发展的空间大了,感到更有干头了。”他说。
撤销行政村,成立新型社区,是诸城顺应发展请求的一项新举动。从 2007 年开端,诸城在全市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以2公里为服务半径建成208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但在社区化发展过程中,呈现了诸多的现实问题。市委组织部长鞠进增介绍说:社区范畴内行政村的存在,使各类生产要素不能得到有效地集约利用;农民集中居住还受到村界限的束缚;由于存在中心村与非中心村之分,社区范畴内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等。要破解这些抵触,必须打破传统村界限,实现跨区域发展。
诸城的农村社区党委,一般由5到7人组成,居民委员会一般由5至9 人组成,“两委”成员尽量交叉任职。党委各委员不再以村为单位而是按功效分设农业、社区服务等支委。农村社区领导班子的人选,重要从镇街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优良村干部中推荐。目前,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党委书记中,由镇街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负的占 53.9% ,原优良村党支部书记担负的占33.8% 。
以社区为基础单元发展农村经济,打消了村与村之间发展的壁垒,实现了生产要素在社区范畴内的流动凑集。各农村社区已建起300多个特点产业园区,跨村流转土地15.6万亩。
撤销行政村,农民群众以家族为圈、村为界的传统居住观逐步淡化,加快了向社区集中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8个农村社区开工建设住宅楼952栋,已竣工756栋,1.3万户搬进了新居。
“撤销行政村,并为社区,这是农民身份的转变,附在身份背后的社保、教导、医疗等各项制度转变起来就顺理成章。”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