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消化道肿瘤给中国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累赘,一要靠医患共同实现的规范化治疗,二要从餐桌上的点滴习惯做起,筑起消化道肿瘤第一道防线,有四成癌症其实是可以预防的。”这是日前在赛诺菲-安万特支撑的消化道肿瘤预防运动上,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广超教授强调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法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饕餮达人争相以大快朵颐的方法来犒赏自己和亲朋的肠胃,却疏忽了饮食习惯对健康肠胃的重要性。目前中国每年新发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发病人数的42%;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已升至全球恶性肿瘤第三,每年新发明各种肠癌病例达13万人;中国目前肝癌发病率仍在上升,每年新发病例超过35万,占到全球的一半,其中约有32万例逝世亡 。中国正处在消化道肿瘤发病的重灾区。
对普通大众来说,首先要防止“癌从口入”。张广超教授介绍,今年世界癌症日的果蔬新推荐量为每天食用2份水果5份蔬菜———果蔬推荐量的加大,是提示人们对营养结构的及时检查和调剂。研究显示,饮食方法和特定癌症风险之间有必定关联。每天保持吃水果或蔬菜(80-100克)能使口腔癌风险下降20%,胃癌风险下降30%。高纤维摄取(平均每天27克)能使肠癌风险下降20%。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会增加肠癌风险,高盐分摄入和腌制食品会增加胃癌风险。
不少年轻人去超市一次性采购大批加工类易储存食物,塞满冰箱,然后几天足不出户。殊不知,正是这样的生活习惯,让消化道肿瘤有机可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指出,食物的新鲜度是保障胃肠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腌制食品中,含有可导致癌症的物质———亚硝胺,而且高浓度盐分会严重侵害胃肠道粘膜,所以惯食腌制食品的人,易患胃肠炎症和溃疡,这是导致消化道肿瘤产生的高危因素;加工的肉类食品(火腿肠等)含有致癌物亚硝酸盐,其添加的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等又加重了人体的肝脏累赘;别小看果脯、话梅和蜜饯等小零嘴,它们也含有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联合胺形成潜在的致癌物质亚硝酸胺。“所以,新鲜应当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不变的‘主题曲’”。
蔡三军教授强调,不良的饮食结构亦是消化道肿瘤的重要因素,高蛋白多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大肠癌关系非常密切。故我们要通过转变生活习惯来预防癌症,从而大大下降发病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