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开始,数以万计的考生走进考场,成千上万的家长在考场外捏着一把汗。语文考砸了、考试迟到了、晚上紧张失眠了……高考期间,考生会面临种种困难和意外,如何调整考试时的心态,这是考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为此,记者6日就此采访了福州金桥心理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罗胜发。
每考完一科,抛掉思想包袱。
罗胜发说,考生在考试中,过于紧张和过分松懈都会影响正常发挥,只有适度的紧张和兴奋才能促使考生发挥出更好的水平。第一科语文考试前,考生稍微紧张,期 望值高,认为自己能考好。因此,考完后大部分人通常会感觉比较沮丧,这是由于期望值过高而引起的认知的偏差。第二科数学考试时,心情比较平衡,通常想第一 科考得不太好,在第二科能考出好成绩。到了第二天上午的文综(或理综)考试时,考生的心态才会比较正常。到了第二天下午英语考试时,考生可以适度提高自己 的紧张感,使自己在比较兴奋的状态下完成考试。
罗胜发提醒,在高考中,考生通常会出现自己比较强的科目失利、同学相互间核对答案导致心情变差的情况,这时候就会有一些悲观的情绪严重影响后面的考试。因此,考生应该树立正确的“高考观”,平心静气对待考试,每考完一科后及时调整心态,抛掉思想包袱。
第一天午间晚间至关重要
第一天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的午休时间、下午数学考完后的晚上时间,每位考生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情绪。如何在休息时间调整自我,继而在后面的考试中正常发挥呢?
罗胜发说,上午考完后,午休时间较短,但考生应学会放松自己,可以用深呼吸的方法进行调节。比如,躺在床上,调整到自己认为最舒服的姿势,做深呼吸,慢慢地进入平静的状态。到了晚上,可以和家人外出散步、谈心,不要埋在书堆里苦读,这反而会造成自己过度紧张。
家长情绪影响孩子心态
罗胜发认为,高考不仅考学生,还考家长。高考期间,家长也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心态。因此,家长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应该保持镇定, 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孩子情绪过于高涨和兴奋的时候,提醒孩子保持镇静;在孩子情绪低落时,给他信心和良性刺激。另外,保证孩子考试期间饮食、作息等 方面的正常,也是家长务必要做到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