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195名工人被确诊为矽肺病,这一数字创下企业一次性检出矽肺病人数全省之最。
记者调查发明,这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竟是当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已“带病”运行十年之久。这次重大事故产生后,当地领导竟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试图让这家企业早日复工。
屡获褒奖
炉台上的积灰一星期能没过脚背
施秉县是贵州黔东南州一个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县,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勘定的9个景区中,在施秉县有5处,但该县工业企业较少。建于1999年的恒盛公司,是当地政府通过隆重的招商仪式从湖南请来的企业。公司最初只有两台冶炼炉,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全方位扶持下,到2004年,冶炼炉达到34台,年设计生产才能达12万吨。
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恒盛公司是以生产工业硅为主的民营企业,生产范围在亚洲单个生产企业中产能最大,公司的幻想是把施秉建成“亚洲硅城”。
1999年至2004年,恒盛公司为当地实现利税1.4亿多元。近年来,公司每年向当地政府缴纳税收三四千万元。因此,恒盛公司不仅多年被贵州授予“先进企业”称号,还被省国税局、省工商局评为“诚信纳税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去年10月,公司还成了当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典范。
而这个好典范,却是以就义职工生命健康,就义当地资源、环境为代价畸形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企业生产一吨工业硅,平均耗电1.3万度,电费成本占公司生产成本50%以上。
污染严重是该公司另一特点。工人何国爱说,公司只要正常生产,厂区里就是灰尘弥漫,冶炼炉台上的积灰,一星期就能没过脚背。
与公司一墙之隔的施秉县南门村小河二组村民罗显群说,恒盛公司只要正常生产,村民基础看不清天上有没有太阳,厂里飘来的粉尘,有时像下雪一样,菜怎么洗,盆底下还是有积灰,家里门窗都关上了,这些细粉也能钻进屋来。
粉尘防护
每月给工人发两个纱布口罩
2005年前后,恒盛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了5套粉尘回收设备,但回收粉尘“不经济”等因素,导致这些设备基础上是个摆设。工人邓宗建等人说,从2007年到2009年,这几套粉尘回收装置累计运行不到半年。在发明矽肺病前,公司从没告诉他们,在污染环境中作业受到什么迫害,平时对粉尘的所谓防护,就是每月给炉台上的工人发两个纱布口罩。
由于长期在粉尘环境中作业,该公司工人在2006年就呈现头晕、气闷、乏力等症状,有的工人不能持续上班,只好辞职回家。
2008年至2009年间,该公司给部分职工开具了31份职业迫害接触史证明,经贵州省疾控中心诊断,这些工人中姜仁生、刘克喜等5人被确诊为矽肺病,另有部分职工被请求进行医学观察。诊断成果出来后,公司仍未器重。诊断请求进行医学观察的部分工人盼望公司一次性补偿2万元,自己回家种地,但公司只批准给1万元。
黑幕曝光
195人确诊为矽肺病,企业终被停产
今年3月,有网友将恒盛公司可能有上千工人患职业病的情况发到网上,引起中央领导器重,国家和贵州省有关部门分辨组成督查组和
调查组进驻公司,恒盛公司大批工人患矽肺病的黑幕被揭开,企业首次被责令停产。
今年4月,在上级部门督促下,恒盛公司对目前在岗在册和部分已离厂的1337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认195人为矽肺病人,工人矽肺病检出率高达14.58%。另有261人X胸片有不能断定的尘肺影像学转变,需半年落后行复查。
已确诊的195名工人目前正在医院接收治疗和等候伤残鉴定成果。这些矽肺病患者因病情的轻重不同,可能分辨获得10万元至30万元赔偿。请求矽肺病复查的261名工人,部分与恒盛公司达成协议,每人领取了2.3万元的补偿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