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踞在一墙之外的这一切,大多数买门票进入圆明园的游客无缘目睹,但散布在圆明园周边的高校和文物保护单位却越来越无法容忍。2009年11月,一位署名“清华大学教师”的居民向北京市计划委写信反应“圆明园东路以东”的城中村问题。相干部门把这封信公示在了计划委的网站上。信中写道:
“在清华大学的整体计划中,校园版图基础落实,但有块属于清华大学的土地多年来一直没有真正纳入校园版图。根据清华建设总体计划,2005年清华校园 版图 将北到大石桥路,西至圆明园东路,东邻轻轨,南到成府路,校园土地面积将达到5000多亩 ”
“位于圆明园东路以东水磨村的医学院附属医院项目筹备进行征地 这块地就像个楔子,钉入清华大学的计划教学区,就像美女头上长了块牛皮癣。”
他担心肠写道:“清华大学马上就要百年校庆了,这块地也没有什么消息;底本清华大学可以有块完整的教学区,并且使得教学区紧邻圆明园的皇家山水,形成一体的人文区域,一片美丽的天际线;但这个村庄就像个毒瘤,并且不断恶化与蔓延。恳请市政府能够伸出援手,帮助清华大学完成征地工作,建设美好校园,为百年校庆献礼!感谢政府!”
从“一个楔子”、“一个毒瘤”、“美女头上长了块牛皮癣”等比喻当中,不难感受到这位“清华大学教师”的极度厌恶。
有着同样心情的,还有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10年以前,在圆明园遭遇劫难140周年之际,侯仁之先生在文章中就提出,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规范圆明园范畴内的“外来人口”,应当是“尽先考虑解决的一些问题”之一。他写道,“园内 福海 以西部分,是全园最初兴建也是最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却在日益荒落和损坏之中。数百家外地人口杂居其间,随便搭建,杂草丛生,污水漫流。本来还有诸多重要建筑遗址和遗迹,历历可见,而今已多遭损坏,甚至湮没在乱草丛中”
但凡对圆明园外墙生活形态稍有懂得的学者,都对“城中村”的发展强大担心不已。即使是多次明白反对复建圆明园、提倡把精力放在遗址收拾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叶廷芳教授,也以同意的态度对记者表现:“圆明园园墙外确实有相当多地皮本来归属圆明园管辖。我认为应把它利用起来,包含盖一些必要、合适的建筑物。”
一个170元的月租床位
在圆明园与五环之间,计划者看到的是商机,清华教授看到的是“盲流云集”的农村,而在中关村电脑城做出纳的年轻女孩看到的是“每个月170元”的床位。
日前手机号为“138 9226”的山东女孩小董在北京某租房网站发布一条招租消息:
“区域:海淀清华大学
所在小区:圆明园东门车站西侧居室:一室(0厅0卫)
租金:170元/月(押一付一)
合租情况:床位(主卧,12平米)
房屋情况:第2层,共2层 (平房,简略装修,单面朝南)
房源描写:招女生合租,圆明园东门车站城中村,女生床位每月每人170元。本信息不收中介费,我从事出纳财务工作,家人在中关村做笔记本维修和百货团购,盼望通过招合租认识北漂朋友互帮互助。”
记者当即以租房为名,拨通小董的电话。“消息刚发出去就来了两个女孩,现在一个房间三个人,高低铺,已经住满。你要不再在周围找一找,都是这个价。”小董热情地告诉记者。
沧海桑田,昔日皇家园林,今天与来京寻梦的外地大学生和打工仔们成了邻居。这奇怪的组合,是否真到了被拆分的时候?记者心中,涌动着不可思议的激动,想要大声喊向每个过往的“村人”:这里可能要拆迁啦,你们会搬去哪儿?你们能搬去哪儿?不远处,圆明园的树静止不语。
附:圆明园拆迁大事记
1982年3月,海淀区政府根据上级唆使精力,做出园内冻结户口、结束建房的规定。
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计划计划》,明白要在本世纪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同月,市政府决定成立北京市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并拨专款40万元,修复长春园东、北、南三面围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