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列举的只是看病难的一些突出表现。应当看到,随着医疗技巧的进步,我们现在遇到的看病难,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不同,在医疗资源总量已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目前的看病难更多地表现为接收高程度的医疗服务难,高科技药品、稀缺药品和高精尖设备检查费用高,许多费用是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配置效率不高、浪费和不合理应用带来的。经过努力,这些问题应当也是能够解决的。
● 看病难的原因何在?
治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样如此。只有认真分析看病难问题的形成原因,才干“对症下药”。那么,看病难的“病根”毕竟在哪里?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尽管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总体上仍然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额的3%。2009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占24.7%,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程度(平均为75%左右),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程度(平均为55%左右)。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疗卫生费用重要由家庭承担,医疗费用缺乏分担机制;这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医院“自劳自吃”的收入结构,形成了药品、检查收入与医生收入挂钩的机制,对费用的升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医疗资源散布不均。目前我国总体卫生资源不足,配置还不合理,本应为“金字塔”结构的医疗卫生系统,在我国却浮现为“倒金字塔”型:70%左右的卫生资源在城市,高新技巧、优良卫生人才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宽大农村只拥有30%左右的卫生资源。一些大医院过度发展,而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活力构不仅设备和条件差,而且广泛缺乏合格的全科医师,导致群众患病后往往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纷纷涌向大城市大医院。
公立医院趋利化。目前,我国71%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承担的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服务量的80%以上。由于政府长期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导致医院和医务人员疏忽基础药物和合适技巧的利用,偏向于开大处方,争相应用大型设备,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致使医疗费用大幅攀升,还严重侵害了患者的健康。我国剖腹产比例远高于正常程度,抗生素滥用情况十分严重,就是这种机制带来的成果。加之一些医院就医流程缺乏人性化设计,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存在“冷、硬、顶、拖、推”等现象,医院之间的检查成果不能共享,恶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强化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
医保保障程度低。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已经笼罩了12亿多人口,但仍有1亿多人没有任何情势的基础医保。而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程度仍然偏低,个人自付比例仍占总费用的一半左右。加上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起步较晚,笼罩人口和保障力度也不大。因此,很多群众仍然需要自费就医,蒙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压力。
药品价格虚高。我国药企数量多、范围小,群众戏称“卖药的比吃药的还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之监管不到位,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部分厂商利欲熏心,采用违规手段虚报成本、肆意加价等现象严重。再加上医院主动把持药物成本的动力不足,许多药企采用红包回扣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进入医院。近年来国家虽然持续20多次下降药价,但许多企业采用换名、换包装、换成分比例、重新审批等措施避开国家的降价束缚,群众仍然感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
此外,由于医药科技程度的不断进步,各种新药、新技巧不断呈现,加上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服务成本增加很快;部分群众缺乏对基础医疗和健康知识的懂得,不管大病小病都直奔大医院,部分患者甚至主动请求医生供给大检查、多开贵重药品,这些都在必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难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