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要构建一个城乡基层医疗卫活力构与大医院分工协作、相互支撑、和谐有序的运转机制。目前,大医院业务量的80%是可以在基层解决的。平均来说,看同样的疾病,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成本高30%。要科学界定各级医院的功效定位,基层医疗卫活力构为群众供给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市、区、县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着力进步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程度以及专科服务,国家和省级医院则重要把精力用于提升医疗技巧、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医学创新才能、解决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上。通过在基层下降收费标准、进步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领导群众养成“小病解决在基层,大病转诊大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 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累赘?
根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比例高达25.1%,其中重要因“经济艰苦”的占70.3%。可见,缓解看病难,既要让群众看病更便捷,也要努力把群众医药费的累赘降下来。前者涉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后者涉及医疗服务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医药费用累赘重要取决于群众参加的医保保障程度、药品费用和医疗服务费用的高低。医疗保障制度体现社会互助共济精力,对于个人抵抗疾病风险、减轻医药费用累赘具有重要意义;药价高低重要与其定价标准、流通环节加价幅度、医院加成政策相干;医疗服务费用重要取决于医院采用的诊疗行动、收费标准和收费模式。因此,必须从医疗保障制度、药品生产流通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等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多管齐下,努力“调制”一服减轻群众医药费用累赘的“复方药”。
一是通过医疗保障建设“减负”。在农村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人数稳固在高位;进步筹资标准,今年政府补贴程度达到每人每年120元;进步补偿比例,力争使政策范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左右。在城镇要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加快笼罩就业人口以及老人、残疾人和儿童;今年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贴程度也要进步到每人每年120元。改良城乡基础医疗保障服务,简化报销手续,制定基础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措施。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各项制度之间的连接工作。
二是通过基础药物制度“减负”。要建立国家基础药物制度,对治病优先需要的基础药物进行兼顾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其价格的稳固性和可及性。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履行药品价格零差率销售,通过履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使群众用上安全、放心和价廉的药品。目前国家基础药物目录已经发布,确立了307种基础药物;通过试点使得许多处所基础药物价格下降了25%—50%,且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三是通过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减负”。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主体,承担着为宽大群众健康服务的重要职责,必须保持公益性方向。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规范合理的政府投入机制,确保公立医院真正姓“公”。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链条,转变过度依附药品销售收入保持运转的局面。适当调剂医疗服务价格,减少“大处方”和过度检查,进一步下降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增设药事服务费等道路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四是通过强化规范监管“减负”。要对非国家基础药物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理生产流通秩序,增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尽快建成高效率、低成本、符合国情特点的药品流通供给保障系统。加强产供销各环节的监管,杜绝旧药“高价复出”。充分施展行政监督、技巧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对公立医院财物收支、业务开展、资源布局的规范,开展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接收患者和群众参加对公立医院管理的监督,使得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到实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