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急诊科主任 许子彬副教授
这几天,广州进入了入夏以来最大范畴的高温气象,酷暑之下,医院收治的中暑病人大为增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急诊科主任许子彬副教授说,当气温高于32℃、湿度大于60%的时候,就要防备中暑了,户外作业者、年老体弱者、有慢性血汗管、肝肾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产褥期妇女、肥胖者及暑假出游人群都是中暑的偏爱对象,尤要注意防暑降温。此外,甲亢病人因为本身代谢亢进、产热增加,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温、把持病情,那么在暑天也容易产生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没有充分的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才能的人群,体温调节中枢产生障碍,汗腺功效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人体就特别容易产生中暑。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中暑预兆、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中暑预兆: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感到全身乏力、头晕、胸闷、心悸、恶心、大汗、口干、四肢发麻。
【紧急处理】有中暑预兆者一般在补充水分或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处所后,稍加休息,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轻度中暑:如果未及时处理,中暑的症状进一步恶化,体温升至38℃以上,呈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呕吐,表情淡薄或躁动不安,皮肤干热、皮肤弹性差,血压降落、心率快等早期呼吸循环功效衰竭的表现,但没有明显的休克及晕厥。
【紧急处理】除了参考中暑预兆的处理外,有早期循环衰竭偏向的人,需要静注糖盐水补充血容量。
重度中暑:呈现昏厥、昏迷、痉挛、高热及循环衰竭等。
【紧急处理】必须马上送院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张华 朱素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