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提前批和第一批录取已进入收尾阶段,部分高分段考生的录取信息已陆续颁布。据有关方面初步统计,今年东莞市有17人被清华、北大两校录取。另有多人考上了香港几所名牌大学。
作为被同龄人爱慕的高分考生,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对于后来者,他们又有哪些不错的学习方法可与大家分享,以下几位的心得也许会给你带去一些非常实用的借鉴经验。

想上港大先过英语关
考上香港大学的刘松龄连说了两个意外。
第一个意外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报名截止前两天,她才偶然从同学口中得知这一信息。抱着试试的心态,她熬夜制作简历到凌晨3点,再托人送到香港,没想到真的进入了面试环节。
第二意外是,当时去面试的有5000多名内地学子,毫无筹备的她,还要面对全英文测试,用英语答复老师的提问。当时有些蒙查查的她,竟最终通过了测验。
刘松龄刚进入高中时,在班上都只排在倒数3名以内。但到了高二时,她开端暗暗用功,成绩一度提升到东莞市前6名(模仿测验排位)。
最大感想
高中开端阶段,落伍一些没关系,只要静下心来,一步一脚印,完整能够赶上来。另外,对于内地想报考香港大学的学子,刘松龄建议必定要学好英语,因为据懂得,港大不仅笔试是全英文操作,老师授课时也大多说英语。

复读生更应回归基础知识
去年高考,他拿到了651分的高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居然没被任何一所一批高校录取。
廖理曦说,也许651分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但他感到自己施展得很糟糕,特别是数学,因为心情紧张施展失常,“只考了122分”。于是,在填报志愿时,他有点赌气的心理,冒险在第一志愿报了中国科技大学,成果未能如愿。
他说,第一次高考时,由于自我感到不错,平时学习有些松懈,基础知识不牢,成果一紧张就出了意外。此外,去年高考前,他和家人都抱着过高的期望值,非清华、北大不上,反而给自己造成宏大心理压力,影响了施展。
今年再次上考场,父母没有跟他提任何请求,他自己也抱着一颗平常心去应考,成果却圆了幻想。数学成绩也一跃提升至144分。
最大感想
复读的学生,最好能静下心来回归到课本基础知识,关注以前不太注意知识细节,不可好高骛远跟自己赌气,一味逝世记硬背,成天想着攻克难题,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

艺术类考生切忌呈现偏科
昨日,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的戚梦兰终于松了一口吻,露出欣慰的笑容。出生在新西兰的戚梦兰在今年5月15日参加了针对留学生的招生测验,重要是考美术科和9科文化科,9科文化科分数经过换算接近满分,提到这个戚骄傲不已。
小时候,戚梦兰家里有很多古董,仿若一家古董店,5岁左右她就对古董有着莫名的爱好,古董上的花纹让她惊叹和好奇,对艺术的爱好渐渐地沉淀、埋在心里,如细水长流般。到高中才真正的冒出去学艺术设计的想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