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6月5日“低碳世博之旅”在上海世博园区启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大众、组织和企业对于“低碳世博”的理念,从一知半解到深入实践。“低碳世博”已不仅仅是口号,关于它的一切举动正在迅速推动。青少年作为推动低碳生活、创立绿色家园的新生主力军,其低碳环保意识的建立和加强尤为重要。
2010年7月9日至12日,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导中心、大众汽车团体(中国)共同主办的“中华绿色小记者夏令营暨博文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从博文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来自全国13个省、自治区、市的25名获奖学生抵达上海,踏上“畅想绿色未来”之旅。运动积极响应“低碳世博”理念的号召,主办方带领绿色小记者们走进世博园,寻找低碳元素,勾画绿色蓝图。
对于获奖学生来说,参观上海世博会,感受来自全球各地最具代表性、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生活最具示范价值的成功实践案例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体验低碳生活的机会。沿着世博局计划的“低碳世博之旅路线图”,绿色小记者们走进世博园区,参观了浦西片区的万科馆、沪上生态家、伦敦零碳馆和浦东片区的巴西馆、美国馆、德国馆。他们时而驻足于碎木头拼接成的绿色“鸟巢”,称赞它混乱却不失美感,惊叹巴西馆的低碳智慧;时而流连于“沪上·生态家”,体验“风、光、影、绿、废”五种生态元素的低碳神奇;时而忘情于伦敦零碳馆,感叹“零二氧化碳排放”魔法般的设计,难掩目睹“可发电餐具”的惊喜和高兴之情。
在随后的世博分享会上,小记者们分成五组,通过精美的幻灯片和风趣的讲解与大家分享他们在世博园中观察到的节能、低碳细节。其中,名为“燕思晴星雨”的小组打出“绿色低碳才是时尚”的口号,组员对世博园中穿越草坪的“环保小路”和零排放环保车津津乐道。北京林业大学的女生带领她的组员寻找世博之“绿”,对德国馆中可以降解的工作服难以忘记。还有的小组介绍了巴西馆的环保木材建筑材料,德国馆内帮助游客呼吸新鲜空气的绿草地……
小记者王思雅在接收采访时这样说道,“参观世博园让我们懂得爱护资源,这里许多建筑物的材料是可回收利用的,底本看似普通的物质在这里被重新发掘出新的价值。世博园区入口和场馆周围的长椅以及造型别致的分类垃圾桶,都是用放弃牛奶包装盒经过高科技处理后变废为宝的。”在分享会的最后,一组小朋友对放弃果汁盒进行简易处理做出的“环保小碗”把全部运动推向了高潮。世博园一游为他们开启一扇“低碳之窗”,放飞绿色幻想。 (赖竞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