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涂重航)昨日,国家海洋局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前线指挥部发布情况通报表明,大连部分海滩受到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泄漏原油的污染。
另据国家海洋局流露,大连受污染海域已扩大到430平方公里。
部分浴场受油污影响关闭
16日傍晚产生的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经过3天紧急扑救,灭火工作已进入尾声。但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处理难度仍然较大。
昨日大连海域刮起8级大风,中国海监第三支队指挥科科长周端生说,油污现在随风扩散,从大块变成小分块,增加了处理难度。
随着风向的转变,昨日,大连开发区一些浴场受到油污影响已关闭。记者在附近一个浴场看到,海面上零碎漂着小块油污,随风可见黑浪。
据中国海监船19日13时30分最新监督成果显示,受污染海域约43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约为12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约为52平方公里。海洋监测专家表现,漂油对海域的影响不容乐观,清污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昨日,国家海洋局大连新港石油储备库管道爆炸事故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前线指挥部通报,海监队伍进行岸边巡视,发明金石滩附近海域有条状漂油带,1/3的海滩被石油污染;棒棰岛海水浴场海面和沙滩上都发明大批油污,沙滩的油污基础已被有关人员清算完毕。
清污工作仍靠手工方法
根据大连市政府的看法和安排,辽宁海事局、海洋局调集正在休渔的附近800余艘渔船投入海面清污工作。这些小型渔船施展机动性优势,对发明的油污,立即应用吸油毡和消油剂进行清除。
大连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栾玉瑄前日介绍,目前海上清污仍依附“土措施”,除了调集4艘专业清污船外,当地组织800多条渔船参加清污工作。因为缺乏消油剂和吸油毡,他们应用草帘子吸附,甚至雇佣民工用瓢舀等手工方法。
大连港全面恢复通航
因风浪较大,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渔船昨日未投入海上收油作业。
通过近几日进行的海上清污,目前大连港受影响的部分水域通航条件已得到改良,从20日17时起,全面恢复通航。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产生后,为确保船舶通航安全,海事部门对大连港部分港区实行了临时交通管制。
调查
昨日,来自锦州、鞍山等地的消防官兵结束扑救任务,从大连撤回。事故扑救过程中裸露出诸多隐患,其中,起火后,大连保税油库全部断电,油罐没有关闭阀门,大大增加扑救难度。
油库起火操作人员不见踪影
事故区域是大连最大的原油储港口,旁边二三十米是一片化工品存储区,里面的化工品易爆、易燃、重污染。
据介绍,事故产生区域目前建设有185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3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基地项目,周边还散布有其他原油、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储罐,是国家原油、成品油转运的重要基地,每年有将近1500万吨的油品吞吐才能。
而在这么重要的区域内,输油管道与大型油罐之间距离不足十米。而这次首先产生爆炸起火的900毫米输油管道和700毫米输油管道并列,中间不足一米。这两根管道起火后,直接烧垮旁边的十万立方米“103”号油罐。
事故现场数十个罐体,分属于国家储备油库、中石油油库、西太平洋石化公司油库等多家公司,就在大火被扑灭后,消防人员仍分不清事故管道毕竟属于哪个公司。
据现场消防员流露,事故产生后,现场操作的8名工作人员全部离开。他们达到现场后,事故油库找不到一名工作人员,后来他们是请附近的大连港的技巧人员才懂得到相干油罐的信息。
另外,失火油罐与二甲苯储存区仅隔30米远。二甲苯区共有51个危险化工品罐,易燃易爆剧毒,一旦爆炸,方圆100公里将严重受损。这么危险的区域与原油罐紧邻,增加了安全隐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