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许多人还不知道,西峡旅游从范围开发至今,只有短短数年。从“西峡在哪里”到“最忆是西峡”,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跻身“中国旅游强县”,弹指一挥间。
2009年,西峡县共招待游客265.6万人次,门票收入96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9.7亿元,同比分辨增加17.6%、10.5%、18.3% 。
在全省起步较晚的西峡旅游为何能以如此迅猛的后发优势逐鹿中原旅游市场,并以其奇特的“西峡经验”与“焦作现象”、“栾川模式”三足鼎立,领军中原旅游大开发?
“西峡旅游的异军崛起,除了自身的灵山秀水、奇特的开发机制外,最为直接的因素,便是西峡几年来始终强力推动的旅游"品牌战略"。”西峡县委书记张生起坦言。
——写在青山绿水间的“金”字招牌
品牌之一:原生态
——写在青山绿水间的“金”字招牌
走进西峡,满眼望不断青山绿水。龙潭沟飞瀑,老界岭白云,燃灯寺林海,石门湖碧波……到处是一幅幅不假雕饰的天然生态画卷。
从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峡人在摸索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三级”升华。“涵养绿水青山,营造碧水蓝天”,打造纯净的“原生态”品牌,成了西峡旅游“品牌战略”的核心。
按照四季常青、立体绿化、连片成带的请求,相继建成312国道沿线百公里林果绿色长廊,8万亩标准猕猴桃示范观光园和10万亩小杂果基地。并按照GAP标准在西峡北部山区青山碧水无污染地区建起了20万亩以宝贵中药材山茱萸为主的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继2005年大幅度调剂食用菌结构,压缩木腐菌,大力发展草腐菌之后,两年前,县委、县政府又作出决定 , 全面禁伐天然林。在各项经济指标快速上扬的同时,西峡的森林笼罩率同步持续递增,目前已高达78%。
—— 纵贯古今、跨越时空的百科综艺长廊
品牌之二:多元文化
—— 纵贯古今、跨越时空的百科综艺长廊
记录了30亿年地壳演变的地质文化,承载着1.7亿年的地球生命信息的恐龙文化,融合了浓郁民族传统和亲情的重阳文化,还有菊文化、哪吒文化、老子文化……走进西峡,简直就像走进一道纵贯古今、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廊。
龙潭沟的茶艺表演,鹳河漂流和石门湖的民族风情展演、滑雪(草)场推出高山草原风情运动项目、寺山组织“传灯祈福”等特点文化旅游运动,带给游客全新的体验、愉悦的享受。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扩大文化与旅游的共生点,以文化彰显个性、丰富内涵、进步品位,是西峡旅游的努力方向。以“恐龙文化”和“重阳文化”为两大品牌,突出打造以中国南北分界限、长江黄河分水岭、古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缝合带为标记的“地址文化”,进一步做大“重阳文化”,让西峡的山、水、龙、园渗透进厚重的文化底蕴,充分彰显文化旅游的品位和厚度,是西峡旅游的全新战略。目前,西峡已经出台相干政策,编制旅游文化一体化开发计划,致力于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业内专家指出,随着西峡旅游文化品位的进一步提升,西峡旅游必将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成为河南旅游保持永久魅力的“压轴卷”。
——构成西峡旅游的“拳头”和“王牌”
品牌之三: “名园”、“名山”、“名漂”
——构成西峡旅游的“拳头”和“王牌”
恐龙遗迹园二期工程按照世界级旅游景区定位,增建了白垩纪红层地貌游览区、恐龙骨骼博物馆、景区水系建设等, 种植特种植被,通过在红层地貌上镶嵌、摆布恐龙骨骼化石、蛋化石、脚印化石、粪便化石等白垩纪时代的恐龙遗迹,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增加多媒体互动参与项目,形成恐龙时代的原真体验区,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完工。西峡归来不看龙, 该县正致力把恐龙遗迹园打造成为河南旅游的“名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