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7月31日电 (记者 侯志雄)31日,在兰州召开的中国消化内镜诊治国际学术研究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一流专家在甘肃进行早癌手术演示及ERCP(消化内镜)手把手培训。世界消化内镜学会候任主席、亚太消化内镜学会主席、香港中华医学会会长曹世植表现,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医疗技巧也需要与之配套共同发展。
年届八旬的曹世植教授是世界消化内镜范畴公认的领军人物,由他领衔,世界一流的华裔内镜专家加盟的专家团队来到兰州,对来自甘肃省各大医院的内镜医生进行“ERCP手把手”的领导和教学演示。
ERCP技巧是近年来医学界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巧。医生不用“开膛剖腹”,只用几毫米粗的内窥镜就能完成胆囊摘除、取胆结石、放支架、切肿瘤、疏通胆道等复杂手术。其最大优点是病人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目前,国外一些医院甚至将内镜手术放在门诊完成,病人当天手术当天回家。
曹世植教授与上海长海医院内镜专家李兆申教授于2006年共同发起了“国际ERCP‘手把手’运动”,多次自费组织海外的华裔专家到内地“手把手”领导大陆医生,将自己的技巧毫无保存地传授给国内医生,深受国内医学界的尊重和欢迎。
此次仍由曹世植、李兆申两位教授领队的“ERCP手把手中华西部行”运动,旨在为西部培养更多优良内镜人才。曹世植认为,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目标是为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而西部的医疗技巧也需要与之配套共同发展,盼望通过类似运动为西部培养更多的ERCP技巧专家。
曹世植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培训更多甘肃的年轻医生,专门组织了此次运动。”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ERCP手把手”教学的模式,通过导师在学生身旁“手把手”的实践操作教学,使年轻医生较快控制基础技巧后,在导师领导下进行手术操作,一次培训范围10至14人。他称,“导师们教学非常辛苦”。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李玉民说,“ERCP手把手中华西部行”运动第一次来到甘肃,此次邀请的国内外著名内镜专家重要就消化内镜的最新设备和技巧进行专题讲座和操作演示,有利于增进ERCP技巧在西部地区的广泛开展与利用,而甘肃消化系统瘤及胃癌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程度的两倍,对于宽大患者来说这项运动的开展无疑为他们带来了福音。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