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26日颁布《食用盐碘含量(征求看法稿)》,拟将食盐中碘含量上限下降,由20mg /kg~60mg /kg修正为20mg /kg~30mg/kg。在看法稿编制阐明中,强调了“碘过量对健康的潜在迫害”,并承认“目前食盐中碘含量偏高”。自去年“碘盐风波”以来,这是官方首次承认碘过量对人体健康存有潜在迫害。(7月27日《新文化报》)
就导致“过量补碘”的基本原因而言,仅仅承认“碘过量迫害”,其实并不足以保证我们正本清源,彻底打消健康迫害和风险。“过量补碘”问题为什么长期挥之不去,甚至即使在其迫害已裸露无遗的情况,也仍然痼疾难祛?答案很简略,那就是,“过量补碘”背后有着强势的垄断体制撑腰———目前我国的盐业经营,实际上是一个完整专营、彻底政企合一的高度垄断体制,各地盐业公司和盐业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是食盐经营者,同时又是盐业管理的政府部门,掌控着企业赖以生存的食盐打算生产指标。而依附于这一垄断体制的,又是惊人的垄断暴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迫害健康的其实并非“碘过量”而是“垄断过量”———以加碘名义保持的盐业垄断,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垄断,更是借助公共权利的行政垄断,后者才是迫害的本质。而过量垄断之下,除了暴利之外,“一刀切”的无选择强迫花费,自然同样难以避免。(若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