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西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预计未来10年,西安城市建设投资将达3万亿元。
以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全面发掘文化资源的产业潜力
现阶段,城市建设用地可谓“寸土寸金”,但西安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营造方面却从不吝啬。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西安曲江新区计划面积达5700亩。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以盛唐文化为特点,先后投资300多亿元,建成了大雁塔景区、大唐芙蓉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一批城市新区,使曾经的城乡联合部变成了西安最重要的市民休闲区域和城市会客厅。统计显示,曲江新区每年招待的游客已从2002年的200万人次上升至现在的3000多万人次,8年内激增了十几倍。
有了这些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周秦汉唐等传统历史文化,秦腔、皮影、农民画等民俗文化,动漫、影视、演出等现代文化,就成了有源之水,能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发展。
当然,西安的底气,也建立在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清楚认识上。据悉,“十二五”期间,中央在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上还要持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在转移支付和投资安排上要持续向西部地区倾斜。
6月初,《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计划》经陕西省政府原则上通过。根据计划,到2020年,西安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把持在800平方公里以内。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表现,西安还打算利用举办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契机,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增进旅游文化产业、城市生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发展。本届世园会预计能吸引1200万游客。
摸索新的评价系统,和谐城市现代化与文化遗产保护
西安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山、水、城、田、塬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国内一流的宜居城市。为此,西安未来10年将在城市建设方面投资3万亿。
不过,当前城市发展已不再是“以GDP论好汉”的时代,正在逐步过渡到以软实力建构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为了给曲江新区在城市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方面的摸索供给更宽松的空间,增进他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推陈出新,西安市政府并不以GDP对曲江新区进行考核。
西安曲江新区进而提出GCP(Gross Culture Product,文化生产总值)这一概念。他们认为,GCP应当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评价系统——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贡献、公益文化运动的价值贡献、文化产业的价值贡献。西安理论界认为,GCP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实现精力价值需求的重要体现与衡量,有助于推动城市去实现文化产品、环境美学设计、文化场合设置、审美感受评价和传递、文化信息的通畅传输,使个人尊重、社会公平、社会义务等城市设计和管理理念得到充分彰显。
以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贡献为例,西安曲江新区形成的5700亩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如果把这一免费公园矩阵看作一个整体景区,收取200元/人次的门票并不为过,按照每年3000万人次的游客量盘算,其价值贡献为60亿元。这样的盘算也许不够正确、系统,但从一个侧面阐明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特别价值。 (记者 王乐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