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医院随机问了10名患者,其中1人体验过、2人听说过,剩下7人全都不知道这回事。在朝阳医院刚抽完血的马女士对记者说:“也不挂个公示牌子,医生也不告诉我们,我们怎么可能知道呢?”
不少患者也表现:既然有这一政策,医院就应当加以颁布,否则,患者还是蒙在鼓里,政策也无法落到实处。
高收费项目 期盼多纳入
除了加大宣传,让更多患者知晓政策外,“一单通”还需要怎样的完善呢?
“一个血惯例、尿惯例检查顶多一二十块钱,不是什么大数目。”在垂杨柳医院,陪伴家人看病的李先生一语中的:“‘一单通’我早就听说过,可是就我自己来说,病情是在不断变更的,我们也不敢冒险。从经济上讲,都是几十块钱的东西,也没那么大吸引力。但是像核磁共振、CT等项目,好几百块钱。这些比较贵的项目为什么不能加进来呢?”
一些市民在接收采访时表现,影像检查也应当参加“一单通”,那样会给患者减少更多经济累赘。另外,像胃镜、肠镜等令患者不适的检查项目,也应当纳入,为病人减少重复检查带来的身材苦楚。
针对各医院的检测程度、器械不一样的问题,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章先生还建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设立独立的医学检查系统。在美国,一般诊所不做检查,中心医院进行较为简略的检查,而成本较高、技巧复杂的检查项目,则由独立医学实验室承担,患者持有这些机构的检查成果,自然可以通行于各家医院与诊所。”
整合医疗资源,成立独立的医学检查机构,为有关医疗机构供给配套的高程度的医学检查服务,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张晶晶 刘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