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高考还是其他测验,其目标都是为了对才能进行检验,因此,从基本上讲,只有才能的进步,反应在高考中才有成绩的进步,而才能的进步没有经过刻苦学习这一关是无稽之谈。
学习没有捷径,我们更不能投机取巧,我的这些经验都是方法上的或者技巧性的,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其基础是大家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控制。大家也不用担心,经过高三一年的复习,对于基础知识的请求应当都是可以达到的。
语文:分门别类,逐个击破题型
对于很多理科生来说,语文是很令人头疼的。但是对于语文测验而言,用理科的思维来答题也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语文高考一共有23题(包含作文),相当于就有23种答题模式,而对于第五大题(即古文第一篇)可以照搬第一大题(即现代文第一篇),第六大题(即古文第二篇)可以照搬第二大题(即现代文第二篇),其他还有默写、古诗词鉴赏、作文。这样我们发明题型并不是很多,只要分门别类,逐个击破就好。
对于浏览,重要考核的是对文章的懂得才能,一言以蔽之,就是文章中心,阐明文就是阐明对象的特点,议论文就是论点,记叙文、散文就是情感、道理等等,而这些在文章中一般都有较为清楚的表述,地位一般在开头、结尾以及重要的过渡句等。只要把握住中心,至少就把握了一半的分数,出题老师的问题,尤其是后几题所考核的也必有中心,所以答题时加上对于中心的关联可以称之为一条定律。其他对于伎俩、表达方法等技巧的问题也都有其答题的模式,信任老师课上也都会有讲解。
对于文言文,浏览懂得部分同现代文。而对于说明加点字、翻译等,在复习时要抓住考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固定句式等都必须逐个突击解决。另外有些确实不认识的古字也不用钻牛角尖,有些分数出题老师本身就没想给你。
关于作文,我的建议是有自己的作风,辞藻华丽或思维周密都是好的,不要拿自己的弱项跟别人的强项去比。材料上保持练习合适自己的一类材料,以不变应万变,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不论什么标题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对于论据,盼望大家多积累现代人的材料或社会现象,动辄就搬古人出来说事儿会给人缺乏现实意义之感。
数学:公式人人会背,差距在如何利用
很多老师都说数学要回归课本,我也赞成这种说法,但问题是怎样回归课本,一味翻课本是没有用处的,课本上的原题是不可能考的。
我们要着重看的是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和过程等,课本的推导方法应当成为我们解题所利用的思考方法。经过一年的复习以后,公式人人都会背,差距就在如何利用,而利用程度的不同,我认为,是因为对公式本身的懂得程度不同。如果我们能懂得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公式本身的本质有所懂得,相当于就会用公式发明者的思想方法去思维,就不会呈现会用用不出的现象了。比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用倒序相加得到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用错项相消得到的,而测验所经常考的就是这些方法的应用。
英语:固定搭配习惯形成,多看多背多积累
英语是积累出来的学科,成绩一般就是英语才能的体现,我只能说,多看多背,没有捷径可走。但是我对大家的建议是,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一门语言来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很多东西是人们长时间的习惯形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固定搭配或者语法无法说明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跟老师争执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得过且过,这也是语言的魅力之处吧。
物理:建立物理模型,加以特别记忆
很多人说,物理很难。的确,物理极具象却又极抽象。但物理也是一通百通的,重要的就是一些物理模型的建立,学的可能是一个物体、一个方块、一个小球,测验可能是一辆车、一个人,甚至宇宙中一些从没听说过的东西,但其方法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用一样的物理模型来进行说明,先由抽象到具体物体,再回到抽象的物理模型,这是物理的难点也是重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