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在深入到日本社会以后,发明他们的社会与我们不一样。在于老年这个问题上面有很多奇特的处所。我们以前曾经有过一个童话,说是一个孩子,母亲年老之后把母亲扔山里边去,当孩子背着母亲进山的时候,母亲不断折路边的树枝给孩子,就怕他回去的时候找不着路。其实这个故事本来说的就是日本民族的故事。就可以看到,在当年日本对于老人就是这样一种态度。到现在,在前几年,日本政界还有重臣曾经说过,说女人过了40岁就没用了,就说过这样的话。就阐明日本并不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不是很敬老的社会。也很有意思,日本的老人他也不去帮年轻人看孩子,也不帮你做家务,他有他的做法。
萨苏:甚至我遇到一些老人,我问他们,你愿不愿意你的小外孙到你家来?到我家来玩玩还可以,但是不要时间太长。他有这样的见解。
柏燕谊:很欧洲人的方法。
主持人:您分析这种心态是怎么来的?
萨苏: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感到,就是说你们不欠我的,我也不欠你们的。就是说我将来老了的时候,我也不想我当初对你们那好,然后你们现在也不来孝敬我们,他没有这样,日本法律上没有请求供养老人的任务,这和我们社会不一样。
萨苏:如果他们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见得很幸福。因为日本很多老人跟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全部楼里面最差的房间是老人,而他住得还心安理得,他感到不错了。如果他自己生活就像一个王者一样,孩子们到我家里来,他虽然年老。仍然我是主人,当他真正不能动了,不能走的时候,那个时间是很短的,不是很长的时间,那个时候也可能会到养老院。但大多数日本老人实际上选择是在家里面度过余生。当然这是会有一些比较悲伤的事情,比如呈现逝世多天没有被人发明。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这就是我的家,我就守在这里,你们再来是来看望我,还是主人。还是有一种自尊,让人很为之激动的。
主持人:我感到您之前说的那个,他们比较独立,比较自尊,而且也不和下一代人家庭生活搅在一起,这是和中国不一样的,但是他们爱好住在家里这一点跟很多中国老人是雷同的。因为我们对养老院,中国老人对养老院还是有点点顾及的。
柏燕谊:是孤寡老人才去的处所。
主持人:对,还是愿意住在自己家里。
主持人:我感到可以互有借鉴,刚才我们说的是日本,下面我们看看美国,美国因为有一个退休社区,可能可以给我们供给一些借鉴。
小片三:退休社区 不出家门的养老院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4000万,大约占总人口的14%。一方面,老年人口呈增加趋势;另一方面,偏向于居家养老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形成退休社区”项目近年来广受欢迎,发展至今已笼罩全美大约300个自然形成的老龄化社区,为那些愿意在家养老的独居老人供给各类服务,包含房屋维修、志愿者上门帮工、社交运动、社区商店购物折扣等。
在这些社区里,养老项目管理方通过互联网、电话等联络方法,及时懂得老人们的需求,供给周到服务。如此一来,老人可以不用离开自己舒适的家,就能享受到在养老院般的照顾。
主持人:我感到这种社区不错,老年人都在一个处所生活。然后很容易找到同龄人,找到朋友,这种服务又可以比较集中,节俭了时间,还有其他的人力物力什么的。但是在中国,你说这种模式可以推广吗?两位。
柏燕谊:现在虽然咱们国内没有完整互助社区,但是我们是有互助养老模式。因为前一段时间在青岛,他们现在已经大力在推广这种互助型养老。就是说几个老年人,比如咱们有一天老了,咱们三个人正好住在一个社区里面,这一周或者这几天都来我们家,然后咱们白天的时间是一起度过的,可能有七八位老人或者五六位老人比较要好的,谈得来的。白天时间咱们一起度过,晚上是各回各家,然后去休息等等的。这样有一个什么样的利益呢?就有一个相互监管的作用,这个监管不是行动监管,而是说危险的一种监管。比如这两天我突然应当去姜华家了,但是我没有去,连着两天没有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