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事件风波未竟。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保健协会等国家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纷纷表态,必须加强对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的监管。而接近产业核心的业内人士向本报流露:中医养生保健技巧标准年内出台,与其相伴的将会有一场中医养生保健市场全面整肃风暴,目前正在酝酿的这一系列动作中,还包含相干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全面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建设。
有专家认为,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已经到了不得不整饬的阶段,否则将会要挟到全部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给中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家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联手发力是迟早的事情,随着更多法律法规、行业技巧标准的出台,中医养生保健产业有望结束丛林时代,按照现代规矩重新开端游戏,新的游戏规矩将会通过严格认定缩减“养生江湖游医”的生存空间,而张悟本因此或成为混乱养生江湖中的最后一个巨骗。
健康产业或成为国民经济推动力
据中国保健协会的不完整统计:2009年,我国可统计的保健食品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国民币,保健用品销售额超过了800亿元国民币,而保健服务类的可统计数据则更令人惊讶:超过了2000亿元国民币。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卫生部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传承与养生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则直指我国健康产业(包含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与健康相干的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广泛超过15%,如果按这一比例核算,中国健康产业未来的市场容量将是6000亿—8000亿元的大市场。
大力发展和规范健康产业,或许今后能成为带动全部国民经济的宏大动力。
市场宏大、远景惊人,政策导向亦为利好,然而保健产业的技巧标准缺失、行规混乱、多头监管而力度均不到位等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食品药品监督局监管下的保健食品市场,因为政府介入比较早,力度比较大,相对较为规范。但市场体量更为宏大的保健用品、保健服务市场,则尚属鱼龙混杂,质量程度参差不齐,且缺乏权威的专门监管机构,于是技巧与花招一色,高人共骗子齐飞。
“张悟本事件”彰显保健产业监管缺漏
张悟本从名噪大江南北、迷眩缠陷天下人到营巢致覆、销声匿迹的时间并不长,和其他“大师”们更为喧嚣热烈的神话相比,还算是短命的。
但据新浪网调查,眼下网民关注过“张悟本现象”现象的达到九成,保持密切关注的人数达到54.8%,其中,有将近31.4%的人认为,监管部门失察是张悟本迅速火起来的基本原因,但也有14.0%的接收调查者认为张悟本的迅速蹿红有其必定性,根源正是当下社会传统养生文化的全面复兴,张氏的“食疗理论”补充了当下医疗系统的空当。
平心而论,众多花费者寻求生活质量,对养生有强烈需求,对传统养生之道有认知信仰,却知之不深,在信息与专业知识不对称的现实情况下,社会上应运呈现一些能言善道、惑人视听的骗子并不出奇。绳之以法就能给上当上当者一个交代,但“张悟本现象”最“出奇”的是,一个被彻底戳穿的骗局,却以骗子的全身而退作为终结,仅仅是因为张悟本在接收调查的时候坚称自己“从未以中医身份执业,悟本堂对前来挂号问诊者的高价收费,仅仅是私人保健咨询的收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