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造假案近日引发了新一轮滋补品德量危机。除了暴利驱动,高端市场花费激增,而宝贵食补原料供给紧缺,也是繁殖造假的重要原因。
猖狂造假并不意外
6月6日,中央电视台消息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个别企业以牛皮、马皮下脚料等劣质材料冒充驴皮制作伪劣阿胶的内情,引起社会宏大反应。
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却表现:“呈现这种情况并不感到意外,阿胶不是一个企业的,它是行业的,现在大家都在从事这个产业,一些小企业存在不规范投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玷污了阿胶品牌。”早在2009年4月,张伯礼在山东调研时,就对东阿县很多小企业生产阿胶甚是担心。而此次事件让他的这种担心变成了现实。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介绍,阿胶生产造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些年,由于利益驱使,假冒劣质阿胶小厂如雨后春笋般递增。
相干数据显示,仅2008年至今,山东、河北、沈阳、河南等地即查处产品造假窝点40余个,假阿胶近3000吨,查处假冒侵权案件总金额3000余万元。
原料紧缺价格高昂
为什么一些不法厂家对阿胶造假一直趋之若鹜呢?原因很简略:原料驴皮资源紧缺,价格高昂。
据懂得,近年来,我国阿胶市场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变更,一方面,随着阿胶滋补养颜、调节亚健康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以及制作滋补剂膏的风行,阿胶市场需求大增,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阿胶的重要原料驴皮资源遇到前所未有的缺乏,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我国家驴的存栏量以每年3.5%的速度递减,驴皮的价格日益攀升。而牛皮、马皮等下脚料的价格是每吨2300元左右,相差几十倍。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流露,目前仅东阿阿胶在全国建立了13个养驴基地,并总体上把持了我国90%的驴皮资源。
因此,其他企业想以较低成本在阿胶市场分一杯羹的话,就只能动歪头脑“为无米之炊”了。
“药食同源”存漏洞
国家科技部国家机密技巧中医中药审查专家、SFDA国家基础药物评审专家金世元流露,有些阿胶制品是食品,不属药监部门监管;而正因为是食品,质监部门不管其疗效,不过问到底用的是驴皮还是马皮、杂皮。造假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一监管上的漏洞。
据记者懂得,卫生部此前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就有阿胶。而从目前呈现的阿胶乱象中不难看出,一些造假企业正是打着药食同源的幌子,行阿胶造假售假之实。
张伯礼指出,目前呈现的产业乱象与产业门槛过低不无关系,我国驴皮资源紧缺,更应当按标准生产,不能粗制滥造。“阿胶行业标准进步后,那些不达标的企业也应当退出这个行业。”
“应当向政府及相干部门建议,强化阿胶质量把持系统,进步包含重金属残留、专属性的DNA辨别等在内的产业标准,进而使企业标准提升到国家标准。这对阿胶行业是一件好事,对主流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随着行业门槛的进步,必定会使一部分小企业退出这一范畴,最后给主流企业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张伯礼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