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影视节目标心理思考之二
相亲节目充满拜金女
如果说2009年的荧屏上是选秀节目当道,那么今年最吸引眼球的就非各种相亲节目莫属了。无论是《非诚勿扰》、还是《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都收视率不俗,可看后怎么就感到不舒服。许多人认为节目中充满了“拜金”、“炫富”的心态,表现出的低俗、扭曲的价值观感令人反感和担心。对此,《生命时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峰、北京晨晖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雷明,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拜金女”凸显三大心态
何为“拜金”?专家认为,人们所谓的拜金,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动。在相亲节目中,不少女嘉宾都表现出这种拜金偏向。总结起来,这些拜金者重要出于三大心态。
首先是交换型。这种女性一般相貌姣好,也把青春貌美看作人生唯一的、最大的一次投资。她们心底里认为女性是观赏性花瓶,而男性就是取款机,婚恋就是双方以财换貌的一场交易。等年老色衰后,她们便会变成极为缺乏安全感的怨妇。
其次是补偿型。这种女性可能出生清贫,从小的经历让她们深知“贫贱夫妻百事哀”,因此,她们会想方设法钓金龟婿来转变命运。这些女性认为有了钱就有了幸福,有了钱婚姻才干长久。
再次是攀比型。这种女性一般依附性强,没有自己的主意。她们心坎深深的自卑黑洞,需要金钱等外在的光环来保护。她们的婚姻往往像个空壳,有华丽的外表,但没有平实的幸福。
为何拜金受追捧
“事实上,拜金心态并不是新生事物,自古就有。”刘宝峰说,在传统价值观中,人们广泛认为拜金、过于重视金钱是缺乏美德的表现,尤其在择偶标准中,愿意克勤克俭、艰难奋斗的女性往往是“贤妻良母”,是“有德”的表现。但“拜金女”热播似乎在颠覆人们的这一传统价值观。节目中美丽优雅的女嘉宾张口闭口提到金钱,这种挑衅传统理念的做法既让人们感到惊讶,又感到新鲜,因此会给予关注。
专家还进一步分析,在商业社会中,高压力带来强烈的物质需求,拜金是必定存在的。对女性来说,她们领会到金钱带来的物质享受,因此,容易走上极端,认为“在社会上,无钱万万不能”,轻易将婚姻、爱情、金钱划上等号。而这种错误的价值观通过媒体节目被放大、被扭曲,社会上一些年轻人因为对情感、对金钱还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观念,因此很容易就去随便追逐。
别为物质就义真爱
对于电视节目中充满的拜金观,三位专家都表现担心。雷明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不必对“拜金女”过于责备批评,毕竟生活方法与爱情观念不同。不过,媒体不应当对拜金女进行炒作和放大,不要让人们误认为这是社会主流。
“看待这类节目,人们必定要客观。”刘宝峰说,人们要明白,物质并非获得幸福的必要基础。婚姻不是交易,爱情不是商品,不能标价出售。只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不仅对对方是一种损害和欺骗,对于自己来讲同样是不负义务的表现,这样的婚姻比起两情相悦、自然牵手更容易决裂,所谓的幸福也就成为了幻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