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披露的足球打假反赌最新信息中,谢亚龙等前、现任足协官员和裁判陆俊等逮捕的逮捕,起诉的起诉,但有个细节耐人寻味。那就是谢亚龙、陆俊等涉案都已经“侦查终结”,而且被定性,但始终没有如之前那样披露他们案件的具体场次和俱乐部。
既然案件已经侦查终结,那么作为裁判的陆俊、黄俊杰和周伟新必然已经交代了具体收受贿赂的来源和场次,事实分明、证据确凿,否则何来终结之说?那么为何警方没有披露涉案的具体俱乐部以及具体场次?从这个隐含的信息中,只能得出两种结论:一是还有一场隐藏的更大风暴即将来临,所以暂时不披露涉案场次和俱乐部;二是打假反赌即将迎来尾声,谢亚龙等成为最后的“大鱼”,而之后更大的“鱼”和涉案俱乐部都将“被逃脱”。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后一种结论的可能性显然更大。足坛反赌打黑就像顺藤摸瓜,足协7名大员相继应声落马、轨迹清晰。正如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所言,足协旧有“管办不分”的体制造就了腐败的温床,也滋生了盘根错节的反腐窝案。如果继续旷日持久地继续向上查下去,这对于中国足球发展本身并非好事。这一轮打假反赌,已经对沉疴已久的中国足坛起到了“敲山震虎”的震慑作用,破坏之后终究需要建设,那些罪行不那么严重的从业者、俱乐部留下来“戴罪立功”,则是更好的选择。
经过荡涤之后的中超赛场已经有了一丝回暖的意味,如今又正值赛季末争冠保级的关键节点。无论从任何方面而言,高层都不愿意看到联赛固有的秩序遭到外力的破坏,如果真的对传闻中所有涉案俱乐部进行降级处罚,几个级别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就将瘫痪,不但对联赛品牌是一种毁灭性打击,也是对真正热爱足球、投资足球的个人和企业的打击。从这个方面去思考,也就不难理解所谓陆俊等裁判所涉案件比照龚建平案处理方式的说法。由于向陆俊等裁判行贿的并非俱乐部的法人,属于个人行为,即使受到处罚也将与俱乐部无关。
○链接
谢亚龙:男,1955年12月1日出生,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现任中体产业公司董事长。2005年2月,谢亚龙调任体育总局足管中心主任,并出任中国足协副主席,负责足协日常工作。2009年3月,谢亚龙正式离开足协,出任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蔚少辉:男,2006年接替朱和元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领队。在最新一轮足协内部竞聘中,蔚少辉未能继续担任国足领队,目前在国家队管理部从事边缘工作。
李冬生:男,1997年进入足协工作,曾任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主任。此后,李冬生调任中国足协技术部。
陆俊:男,19岁开始足球裁判生涯,1991年成为国际级裁判员,在中国顶级足球赛事中担任主裁场次超过200场,并当选为甲A联赛10年最佳裁判,两度当选亚足联颁发的年度最佳裁判,是中国足坛首位在世界杯和奥运会决赛阶段执罚的裁判,2005年初正式宣布挂哨。
黄俊杰:男,上海籍现役裁判,1998年晋升为国际级裁判,2009年执法了19场中超联赛,并在赛季后成为三名最佳裁判候选人之一。此外,他还多次代表中国足协执法国际赛事。
周伟新:男,广州籍裁判,1998年起出现在顶级联赛赛场,2001年晋升为国际级裁判。2004年他执法的北京国安与沈阳金德之战,引发了中国足坛第一起罢赛事件,足协因此对其处以禁赛8场的处罚。2007年后淡出一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