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西班牙两队的半决赛让人印象深入。西班牙队用精妙的传切技巧牢牢把持住了比赛节奏,让德国战车屡屡碰壁。但在这场半决赛中,德国队永不言败、团结拼搏、心理过硬的传统特点表现无余,个人技巧更是有了很大进步,分明是一支充满力量的“潜力股”。
而不争气的中国足球不应当成为世界杯的看客,面对这样的“强强对话”应当有所思考——我们毕竟能从其中得到什么启发?
为了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幻想,多年来中国足球曾经拜过不少“师傅”。最近的一个是西班牙足球。就在世界杯之前,新任足协班子上任后正式确立了四级国家队统一作风:西甲技巧流。
强调技巧是不错的,中国足球说到底还不是技巧太糙?不过,且不说能不能得到人家的真传,就算学到了,要是变不成自己的东西、化不成自己的作风,会不会有邯郸学步之虞?即便技巧问题彻底解决了,精力层面遇到麻烦怎么办?
如同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多种营养,一支球队的成长也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精力、意志、心理、技巧、战术、身材、速度等等缺一不可,过火强调其中一个因素而疏忽其他,确定行不通。这场半决赛已经明白无误地阐明,西班牙队之所以能够制胜,是因为把多种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自身没有明显的缺点。这支欧洲冠部队最大的优势当然是技巧细腻,多个巴萨球员首发,足以用脚下工夫去把持局面。不过,如果没有普约尔的血性出击和全队高低一拼到底的决心,又岂能抵挡住德国人凌厉的回击?德国队虽然输球了,但是队员们严谨的战术纪律仍旧让人印象深入。面对逆境,他们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保持自己的节奏,施展自己的优势,始终在竭力扭转败局,战斗精力值得赞成。
相比之下,中国足球首先需要学习的,恐怕不是西班牙队的技巧,而应当是德西两支球队共有的拼搏精力。在技巧方面,巴西、意大利、阿根廷、法国等强队个个一流,可他们都没能走得更远。心理崩溃毁了巴西队,人才断档害了意大利队,配合不佳让阿根廷队输球,内乱丛生的法国队则更是贻笑慷慨——当精力和意志散乱时,技巧还有那么管用吗?
因此,在震动中重生的中国足球,想学技巧不如先学精力,学学人家高低一心、合力争胜的团队精力,学学人家领先不松劲、落伍不放弃的心理素质,学学人家遇到任何对手都能不骄不躁把握自己节奏的刚强意志。恐怕唯有这样,中国足球才可能在困境中迈出第一步,用自己的全新形象把尊严赢回来!
(本报德班7月8日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