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璟萍看来,对传统礼仪的认同,就是对自身文化认同与自信的表现,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与向心力。比如日本人虽然有现代的生活方式,但毫不影响他们对自己传统礼仪的认同与传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仍旧会鞠躬,正式场合也始终会有和服出现。相比之下,对于中国的传统礼仪,我们早已不知所以。
“礼仪还是社会行为的校正器,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有礼的、善的、美的,哪些行为是无礼的、恶的、丑的,从而引导人们扬善抑恶、趋美避丑,对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均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蒋璟萍说。
调查显示,78.2%的人认为,在现代社会提倡传统生活礼仪,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73.6%的人认为其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68.6%的人觉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向心力”;62.2%的人表示,提倡传统生活礼仪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与国家“软实力”。
“为什么我们的路越修越宽,却越来越拥堵;人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人情却越来越冷漠;生活越来越好,心情却越来越烦躁;国家硬实力越来越强,软实力却越来越受诟病?”面对这些疑问,蒋璟萍教授感叹,“是时候该重视礼仪建设了!”
对于礼仪建设,李汉秋教授提醒:“礼仪是一种社会积累,礼仪建设不能希望依靠颁布‘准则’一蹴而就,它需要靠持续不断的提倡,更需要靠每个人在日常点滴中以礼律己。” 实习生 向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