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守海:不是我要钱谈价我只是工作
广州日报:你与陈波是如何相识的?
王守海:我与陈波的父亲相识,但陈波现在不住在村里,他公司的打捞业务现在还在搞。
广州日报:你是否陈波公司的成员?
王守海:我不是公司成员。有时他哥哥陈新打电话,叫我们去帮忙。捞一具尸体,有时候给200元、300元的报酬。上次,打捞长江大学3名遇难的大学生,我得530元,因为是我出了钩子。圣德义出的船,他得550元。无钩无船的村民,每人得了500元。钱当天到位了,但后来又被收回去,是在记者发布会时退还给了学校。
广州日报:今年还有再捞尸吗?
王守海:今年又捞了3单。一次拿了几百元,一次拿了4000元几个人分了,每人拿了几百元。有些单位说好价钱又不算数,这没有什么意思。
广州日报:有人说你们为了钱会见死不救?
王守海:这不对,救人的大学生出事大约在中午12时,我到那里已是下午3时多,怎么能叫见死不救?
广州日报:有人说你当天是挟尸要价?
王守海:我不是挟尸要价。不是我要钱谈价,我只是工作,后来老板给我们多少,我们就拿多少。
广州日报:你也救过人吗?
王守海:救过。我救过在江里游玩快要淹死的人,这个人被救起来后,还买了酒和西瓜来感谢我。
广州日报:如果不给钱,你们会帮忙打捞尸体吗?
王守海:请人帮忙、吃喝都要费用。不给钱不可能。我不能说假话。
广州日报:但是长江大学的3名学生都是救人遇难的,还要钱?
王守海:不要钱,我的人吃饭找哪个?
广州日报:事件发生后,村民们对你的态度有改变吗?
王守海:还没有觉得,因为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
网友提出三大质疑
记者逐一展开调查
随着《挟尸要价》照片的真假引发轩然大波,近日一则网帖引发网友的强烈关注。在这篇帖子里,网友对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提出三大质疑。针对这些质疑,本报记者在荆州当地逐一展开了调查,发现有些质疑并没有充分的证据。
质疑:两个落水少年事后玩失踪
网帖:3名大学生的尸体被打捞起来后,被救的两名小孩却玩起失踪,到现在找不到人!
记者求证:方招是遇难的3名大学生之一。得知噩耗后,方招的姨父曾宪华专门赶到荆州处理后事。曾宪华对本报记者说,事发后,被救起的两名小孩并没失踪,都露过面,其中一名小孩的家长还专门前来感谢他。
质疑二:落水少年是自我脱困
网帖:连日来所有报道都无证据显示两名小孩是被大学生救上岸的。事实上,当大学生救人人链断裂后,现场非常混乱,在学生们哭求围观者协助救人时,非常熟悉水性的两名小孩已趁机溜走了。
记者求证:曾宪华回忆说,事情发生后,也听到有关被救小孩其实水性很好、是故意假装溺水骗人下水施救的传闻,但他个人认为,这不太可能属实。当天落水小孩确实是被救起来的,其中一名小孩被救人者拖向江边的渔船,并用肩将小孩托出水面。
质疑三:出事宝塔湾是捞尸黑点
网帖:当地派出所所长介绍:警方之前也接到有渔船长期停在宝塔湾,借捞尸体索要高额酬金。而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在博客中称,在长江捞尸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活计。
记者求证:王守海向记者展示的打捞工具极其简单,除了两艘小渔船之外,就是一排用绳子穿好的两三厘米长的大铁钩。
长江大学宣传部长
李玉泉遭人肉搜索
曾经对《挟尸要价》照片的真实性提出强烈质疑的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的数篇博客文章引发了强烈关注,有网友甚至在百度上公开人肉搜索李玉泉。
连日来,李玉泉只是在博客上公开回应网友的质疑,8月21日,他在一篇博客中称,“两天的时间,没想到我的一篇质疑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