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写诗的人都知道,诗歌就是对毎一句话进行浓缩,还要有自身的完整性和精巧性,用含蓄的内容表达其意境的深远。诗歌也是作者们在情感上的一种抒情方法,创作诗歌需要有一种浪漫豪情和丰富的情感思想。经过奇妙的构思,深入的思维,活泼的情感,突发性的灵感而作成。
古往今来,无论是写作还是浏览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获取心灵的自由,获得一种心坎想要的安静和生活的指引。虽然这种自由重要体现在心灵方面,可是对举动也有必定的领导意义,或许世间没有什么能比真正的自由更重要的了,而自由的获得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艰巨许多。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曾经指出,“诗歌是散文言所未尽之处;人有所猜忌,就用语言去说明,用散文说明以后,尚需进一步说明的,则要由诗歌来完成。”
同时诗歌也是贮藏情感的处所,作为一种特别的应用语言的方法,诗歌总是给人以一种独到的视觉和听觉后果。它是人类某种情感、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当诗人在愁闷的心情下得到一种自我摆脱,愁肠悲情也通过诗歌得到了发泄。诗人正是通过对瞬间的把握,以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体验到某种人生情感的极致。
我认为一首好的诗歌就是对一个人想象力的最大也是最好的开发,而一个人的想象力可以带给他对于生活的乐观、热情与热爱。诗歌中那些美好的句子时常让我对所谓的想象产生猜忌:没有情感做为动力的单纯的想象能达到这样幻美又真实的地步么?或者说想象真是想出来的么?不,不是,想象并不想出来的,所谓想象,应当说就是感受,就是一种真实的感受!想象永远是别人的说法,对于诗人自己,并不存在想象,只存在真实的感受。于是诗人的感到也就是独到的,同时也就是美好的感受,它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是个体自身对生活和生命的思索和感悟。别人认为如此美好的句子可能是诗人想出来的,可是只有诗人自己知道,他们并没有想什么,他们只不过是自然地说了些心中自发的大实话而已。或者说他们只不过是抓住并表达出了一时真实的感受而已。对诗人来说,也没有什么想象的世界,他的世界也都是真的。因此,诗歌起源于真实的生活,但它经过诗人的加工后,又有了高于生活的特质。读云抱的诗歌,感受最深的就是平常之中闪耀的唯美和浪漫,他总是于一种温和的心绪中抒发对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和思索。
《盛夏情怀》这组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景融合,诗歌用了我、你、我们来表达主题,抒发的情感比较淡然,作者营造的意境和气氛也是让人在一种安稳和安静的心情下体味那种波涛不惊的壮阔,但是给人的思索和震动却特别的强烈。虽然说是一组以夏天为重要意象的诗歌,但是诗行中时间和空间变幻的场景增加了诗歌的跳跃和跨度,使得这组诗歌多了回旋和节奏感,作者对语言机动驾驭的才能值得学习,各种意境的营造表达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整体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蕴涵,以及一种朴素无华、执著寻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坚强、淡泊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也正是一个诗人肩负的使命和义务,在这组诗歌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值得细品和回味。
这组诗歌一共十节,每节单独成一个段落。第一节以平缓的语调交代了豪情盛夏的来临,那是一片终将抵达的土地,跟着时间走,在季节变更升温的过程中,作者那种缓慢淡然的心坎也逐渐升温,而这一切都是自然地随时间变更的,基本不用什么华丽的雕琢和装饰。
第二节用茂密的叶子烘托那种重叠的烦燥情感,让夏天特有的梅雨也轻松降临,而这些我也没有必要在意,在鸟儿的安抚下,我和自然已经和为一体,自然的变更对我而言,也就是气象的变更而已,它和真实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第三节用“汛期之前,木已成舟,若隐若现的惆怅里,早已果实累累,而我还在虚构一只蝴蝶的饥饿”表达一种生存的状态,盛夏的果实已经露出端倪,而我心坎的饥荒和灵魂的落寞惆怅也真实地流淌在笔端,而这一切也是由生活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