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台湾女作家中,龙应台是最活跃的。最近引起我注意龙应台的是两件事。前不久的一件是今年八月一日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发表题为《温柔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的演说。龙应台在演说中,除讲述了大陆和台湾两岸近六十年的情感、文化、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之外,还以女性的温柔和深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特别是她对她的中国梦作了如下掷地有声地诠释:这片美丽的土地是我挚爱的父亲、母亲永远的故乡,这个地方的好跟坏,对于台湾有那么大的影响,这个地方的福与祸,会牵动整个人类社区的未来,我怎么会没有中国梦呢?演讲的全文我是在凤凰网上读到的,《南方周末》也作了刊登,网上好评如潮。另一件是2009年,龙应台推出了号称用了十年酝酿、一年闭关、走遍三大洋五大洲才写成的那本有关两岸60年离乱史的书《大江大河1949》。记录了自从1949年国民党内战溃败撤退后,发生在随国民党撤退的中国人的故事,是一本关于国共内战带来的生离死别和颠沛流离历史的书。她表示希望用这个方式,去记录一段她父母曾经历过的、但却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被永远遗忘的历史。此举无疑是龙应台文字生涯的里程碑。
温柔是龙应台的文字特色。她善于用女性的思维,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她的很多观点在大陆读者中引起了共呜。网上评价说:“地域性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阻隔……龙应台的理念在内地影响了很多人。”
温柔是龙应台感染力的源泉,她善于用母亲的情怀抒发感情,温情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同时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温柔是龙应台外柔内刚的文字技巧。龙应台信奉民主自由,在批评大陆的文章里写道:“民主并非只是选举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气、举手投足的修养,个人回转的空间。……不要忘记,真正的民主在生活里,在方格以外的纵深和广度里。”她的文章里这么写着:“你容不容许媒体独立,你尊不尊重知识分子,你用什么态度面对自己的历史,以什么手段去对待人民,每一个细小的决定,都系在‘文明’这两个字上头。”龙应台曾经说过:“我其实只是不相信,人权应该以政治立场来区隔。”龙应台说:她看一座城市的文明尺度是,这座城市怎么对待精神病患者,怎么对待民工和盲流;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也有很清晰的尺度,就是国家怎么对待弱势群体、怎么包容不同意见,也包括多数怎么对待少数。
这个五十七岁的台湾女人,在她二十几岁时,即以一本《野火集》烧红台湾土地。此后其文学成就一发不可收,在近十多年里,她所写的文章会在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大陆、美国的华文报纸六个地方同时发表……我在想,她有什么能量,能在华人世界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仔细读一读龙应台的文章,你不得不佩服这个女性的文学才华和外柔内刚的力量---温柔的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