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京城媒体刊发了一则百字消息:“为尽快改良圆明园景区周边脏乱差的环境,计划部门委托清华计划院编制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墙外区环境整治实行计划》已完成初步计划成果并报审,该计划计划范畴约125.26公顷,分为西南、东南、东北三个片区,拟建设圆明园主题公园、宫门广场、综合服务区、停车场地等配套服务设施。”
“这126公顷里有没有一部分是属于圆明园原有的376公顷(5200亩)的?”曾多次明白反对复建圆明园的“圆明园学会”顾问叶廷芳闻讯向本报记者发来电子邮件,表现关注。
近日,记者访问北京市计划委员会、海淀区计划分局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独家获悉了这个“重现圆明园盛世”的“文化地标”打算。
亏本运营多年 早想变废为宝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履行主任李季对记者开诚布公:“圆明园这么重要的地位,这么大的一块处所,是你在北京五环内再也找不到的一个景区。它的门票是 10块钱一张,全年门票收入只有约2700万元。它还没有任何旅游配套设施。这是非常惋惜的。政府每年要贴钱,它是个累赘。这是北京上风上水的宝地,让这么一个资产闲置,是非常不负义务的。如果就这么放着,以后去的人会越来越少。”
他告诉记者,作为受圆明园管委会委托的设计单位,“我们想为圆明园配套,做成一个文化地标,这会给海淀区的文化和旅游带来很大提升”。这个文化地标暂定名为“圆明新园”。
北京市计划委相干领导向记者证实,计划目前已上报市政府,但尚未得到市政府的明白批复,拟在本月听取专家看法。“现在重要是按海淀区的想法,整治圆明园辖区内的城中村、小商小贩和违章建筑等乱象。建主题公园得先有环境吧。”
海淀区计划分局计划科负责人则回应记者,现在暂不方便流露细节,“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欧美游客不来 警示意义空谈
叶廷芳闻知“圆明新园”打算后,对记者表现:“如果是建在园墙外,我认为应当把空地利用起来,盖一些必要的、合适的建筑物。”
何谓“合适的”?他认为,就是要突出圆明园遗址的沧桑感并保护她以此为特点的尊严,为她发明好环境:“她周边的在建或将建的建筑物都要采用‘让’的姿势,而不应表现出‘争’的架势;在高度、体量和色调上都要‘忍让’,以低矮、灰淡、低调为宜,力避高大、光辉。”
叶廷芳先生的建议恐怕已无用武之地。据记者获悉的初步计划,“圆明新园”是一个针对欧美商务游客的高端项目,正是要“高大、光辉”。
李季说:“我们会把圆明园的视觉文化元素,配置到新建的广场、景观大道、街心公园,重现此园兴盛时代的某些片断。要通过这样的策划,把欧美游客吸引过来。”
李季称,现在到访圆明园的国外游客非常少,“如果建成圆明新园,通过新旧对照,可以促使他们有所检查,施展圆明园遗址应有的警示意义。”
并非原样重建 筹备迎接争议
李季向记者再三强调,“这个计划不是重建,因为不牵涉到保护遗址,我们并不是在圆明园的核心区,而是建在……边区。墙内一点都不动,墙外的明清园林建筑也并非一一还原园内的原有建筑,名称也避免雷同。”他表现,因涉及近600亩拆迁用地,目前不能告诉记者“圆明新园”的选址所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