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虽然媒体报道称伤势并不严重,但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事实上,方舟子并非第一次遇到危险,早在几年前就有消息称方舟子被人威胁。而且,方舟子也并非第一个遭遇暴力威胁的名人。
最近几年来,名人遭打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另外一位打假英雄司马南也被人追打过,华南虎事件中的傅德志也称被人威胁过。倘若说这几个人都是因为打假而遭遇暴力事件的话,那么著名清史学者阎崇年被打耳光,则明显是因为观点的冲突。
其实,不管是打假斗士,还是历史学者,这些名人遭遇暴力事件,都有观点冲突的原因,一方付诸暴力,显然违反法律、道德,但其中是否也有表达无门的原因?著名社会学家、北大教授夏学銮表示:“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冲突,甚至是暴力冲突,是我们这个社会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之间的矛盾爆发,这是一个去精英化的时代,人们对于精英有着天然的仇恨,而要缓解这种矛盾,需要很多的改变,比如要建立更加畅通的表达和沟通机制,比如名人自己也要注意言辞等。”
非得使用暴力吗?
很显然,除了利益上的冲突之外,这些名人遭打事件,都有观点冲突的原因,不管是方舟子还是阎崇年,向他们施加暴力的人,应是他们观点的反对者,我们不禁要问,有不同的意见并非不可以表达,但为什么一定要付诸暴力呢?
著名社会学家夏学銮说:“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不管以什么理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谴责。然后我们才可以分析这一系列名人被打的社会原因。”
实际上,挨打的人很多,绝非只有名人,问题在于,名人往往是强势一方,他们的挨打和普通人的挨打可能并不一样,夏学銮说:“名人是精英阶层,通常人们会以为他们是强势一方,而打人的普通人是弱势一方,这么想固然不全对,也不算全错。那么强势一方被弱势一方打,虽然是受害者,但不一定会得到人们的同情。因为人们会天然地以为,不到万不得已,弱势一方不会去打强势一方。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分析,要排除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利益之争。”
名人成真理代言人
打人者违反法律道德,这是固然需要谴责的,但在另一方面,倘若不是因为利益原因,仅仅因为观念的冲突便付诸暴力的那些人,也不能不让我们多一份思考。
夏学銮说:“实际上,名人和普通人的矛盾是社会精英和大众阶层之间的矛盾。转型期社会结构的解构,是一个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去精英化的状态,人们天然地会仇富、仇官、仇恨精英。名人也是精英的一部分。”
夏学銮继续分析道:“更重要的是,名人掌握的话语权要比普通人大太多,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说是真理的代言人,为什么呢?名人当然本身并不代表真理,但是他们掌握着大部分的表达渠道,公共舆论平台中,往往只有他们的声音,而鲜有大众的声音。即便是现在的网络时代,虽然普通人也可以表达了,但是受到的关注远远要小于名人,等于在网络上名人还是占有垄断地位。这种状态之下的普通人,倘若被名人的言论伤害,或者有不同的意见,如果非要表达出来的话,就往往会选择极端的方式,这种方式我们不赞同。”
表达需要沟通平台
意见的不同是正常的事情,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
夏学銮说:“从理论上来说,名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在法律上是天然平等的。从表达渠道来说,媒体关注名人是媒体的规律之一,我们希望能够改变这种规律,让媒体也多关注一下大众的生活和意见,但是我们要明白,即便能够做到,同样的意见,名人的影响力依旧要大于普通人。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这是整个社会观念所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改变对精英过分关注的观念,老子说‘不上贤,使民不争’,不管是崇尚精英,还是仇恨精英,其实都是精英成为社会中心的一种形式,除非改变这种整个社会重视精英的观念,才会改变媒体和舆论偏向精英的局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