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重复浏览后认为,在《水浒》中最能体现水泊梁山好汉好汉行动和品性的代表人物就是李逵。这个人物,有勇但莽撞,有啥说啥。就是缺乏心计,不善动脑。对自己的哥们忠心耿耿,有求必应,应了必办。同时,李逵还是个大孝子,为了尽孝道,不畏艰巨去接自己的母亲,尽管他母亲被老虎残暴的吃掉了。但是,李逵还是尽了孝子的全部血汗。在书中,笔者在小说的章回中还看到,李逵若发起性格来,会失去自控才能。他不仅杀过仇人,而且,还毫无差别地杀逝世所有的人。连那些无辜的旁观者也被他用板斧砍逝世。这阐明,他为了发泄个人的恼怒,不惜应用极端的毫无意义的暴力。
在这个层面上看《水浒》现在仍很受老百姓的爱好及有些知识分子的欢迎,能得到意识形态的认同实在令人困惑不解。多年以来,我们曾把《水浒》当作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来加以宣传。其实除了李逵之外,水浒中的108位好汉都算不上农民。这些人大多是仕官阶层,有的是大批土地的所有者,如卢俊义等。连阮氏三兄弟也是雇佣其他劳动力的有产者。如果说《水浒》中表现了什么阶级抵触的话,那重要是表现了统治阶级下层内部的抵触。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由此可见,笔者得出结论,《水浒》是一部病态社会小说,因为,它像幽默剧那样歌颂暴力,而不指出其严重成果。活着被人无怨无故的杀逝世而没人为之伤心。从这一点来说,很容易对青少年读者造成误导。当然,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其它国家也有类式的青少年暴力偏向,如美国、英国等欧洲一些国家。当今的美国社会也有水浒价值观的体现,持枪少年无缘无故开枪杀人,只是为了称雄、逞能,与水浒中好汉的表现如出一辙。美国当今社会和文学作品中都不乏暴力现象。
应当指出,在水浒中,梁山泊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这种江湖义气,缺乏社会正义感。大多的好汉好汉,都是报私仇。他们活着干事的目地、意义是让人感到是好汉,并讲好汉义气。但这种义气是不守社会公德准则的“义,”不是社会的正义。行者武松因杀嫂入狱,守监人对他行好,帮他对付蒋门神。明知对峙的双方都不是好人,仍然醉打蒋门神。武松所做的实际上是为黑社会服务,与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毫无任何关系。就连梁山泊本身也是一个阶级社会的体现。梁山泊分赃时,把“战利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好汉好汉享用·,另一部分由众多的“小喽罗”平分。这些人从来不把粮食分给挨饿的人,他们虽然也袭击官僚恶霸。但是,他们这么作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好汉中的成员或自己受到了官僚恶霸的欺负,个人因素居多。所以,笔者有理由为《水浒》这部病态小说依然风行而担心。虽然中国其它古典名著也很风行,但这些书并不像水浒一样宣传暴力和江湖义气。水浒的风行,当然只反应中国当代社会心态的一个方面,并不代表全部中国社会的状态。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饱含社会正义之“气”。保护社会和谐,密切个人合作,弘扬社会正义,尤其当前杜绝校园流血事件的产生,遏制精力滑坡应当成为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