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国内外年轻人的收入相对照如何?在北京,刚工作几年的年轻人人均收入在3-5万元国民币左右,相对照每平方米均价10000元以上的房价(非中心带),无疑还是少的。美国年轻人,以高学历为主(硕士)年收入平均在5-7万美元左右,在美国大都市郊区一所普通的住宅大约15-20万美元,月供在每个月800-1200美元左右。日本的平均收入是中国的8-10倍,如果普通的日本家庭(男士工作有收入,女性基础为家庭妇女,没有收入)要买一栋房子,大约积攒7-10年左右。综上对照,相对而言中国年轻人最不具备买房子的条件。
年轻人现在买不起房子,现在三十岁的年轻人工作没有几年,平均收入程度不高,也没有什么积蓄,他们的那点收入在房子面前是很菲薄的。年轻人是否买得起房子的问题就很自然地转化为背后有长辈支撑的年轻人确定是买得起房子的,背后没有长辈支撑且无才能获得比同龄人高出2倍以上收入的年轻人确定是买不起房子的。再联合国外的一些年轻人的收入对照和房产对照,中国年轻人买房子确实有些艰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得年轻人为什么要买房子?
首先,年轻人毕业两三年,年轻人就要考虑谈恋爱和结婚,在城市里没有房子也就少了最重要的筹码,如果没有房子,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都会大打折扣,这是大多数年轻人自住型买房的重要原因。给别人打工挣来的钱赶不上房价上涨的幅度,创业挣钱几率小而且压力大,家长都请求子女的另一半有套房,年轻人别无他法——只有买房才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之举。
其次,中国人传统的情结,30而立,成家立业,成家,这个“家”的概念,并不是单单像美国的family,也不单单是美国的house,而是两者的综合,在国内“家”的概念是先有一个处所,这个处所就是房子,再就是有人,有房有人,才干称为“家”,所以中国年轻人面临婚育时,房子是一个重要先决条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年轻人前仆后继“奔”房而去的原因之一。
再次,中国现在年轻人的家长,他们所处的那一代,房子基础上都是分配给到的,他们经历了集体宿舍,三代人一间房的时代,自然盼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有自己的一套住房,不必再重复他们经历,加上中国传统储蓄习惯,很多家长,将其一生的积蓄拿出给子女买房子。所以中国很多年轻人的房子都是父母给的,也是中国的习惯。孩子结婚不会和父母一起居住,在这种情况之下,父母就要给子女供给新的住所,有些甚至是婚育的必须条件。
再有,我国国内租房系统和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等保障系统不健全,出租的没有保障,租赁的也没有保障。没有自己的房子,租房子住就处在一种没有保障的生活中,就有一种漂浮、无根、无归属的不安全感。要摆脱这种没有安全感、没有保障的生活,也是很多年轻人而要买房子的原因。这点和国外是不一样的。日本的租房市场非常成熟,租户基础不需要和房东打交道,与房屋租赁中介的沟通也基础上只限于最开端租房的时候。它有着成熟的和完善的服务系统,房子虽然是租来的也跟自己的一样。美国的房屋租赁系统也是很齐全和完善,相对的价格和收入对照起来也是在年轻人可以轻松蒙受的范畴之内。租一套生活设备完善,公共设施齐全的单独的套间,地位在大都市近郊,租金约在800-1100美元左右,相当于月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对生活造成不了累赘。
最后,对于有必定积蓄的年轻人来讲,自身创业风险比较大,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时,会选择房产,买房风险最小,利润最大。很多年轻人都有创业的幻想,但90%左右的创业者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回过火来发明那些前些年买房的100%都赚钱了。创业风险大、利润低,投资房产无风险、利润大,趋利避害。这也是当前年轻人投资类买房的原因之一。
华远团体总裁任志强曾提到:“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以前我国大部分人都是40岁左右才分到房子,30岁以下没有房子,结婚后住集体宿舍,与人合住,这在当时非常广泛。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要一下子超出自己的父辈呢?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错误观念就是住房系统中,总是说居者有其屋,按道理说,因该是居者有其所,有处所住就行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