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问题:项英是不是毛泽东的宿敌?早在江西苏区的时候,项英、李立三、瞿秋白、博古先后主政政治、军事;其中还包含刘安恭在军事上的主政。而在以后的时代来看,以上几位人物基础没有再活泼政治舞台上了。恰恰是项英的固执才导致了皖南事变的产生。项英刚愎自用,公开排挤叶挺,不听劝告也是事实吧?
任何评论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
笔者认为:《西路悲歌》中作者关于毛泽东以西征为名借刀杀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据《中国共产党重大史实考证》记录: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合后,红军的力量得到了相当的强大,为了打破敌人的追剿,中央于1935年6月26日在两河口会议上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发明川陕甘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宽大地区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成功。
在当时的会议中,中央在分析向西北进攻的特点时,依旧把接通同共产国际的接洽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上加以考虑。毛泽东特别强调:这个地区苏联影响大,地理地位也靠近苏联,政治上、物质上都能得到国际的帮助。
从这一点来看,红军西征是两河口会议的决定。而绝不是借刀杀人的诡计。从文献材料来看,张国焘在两河口会议上并没有提出反对看法。
在张国焘和中央闹决裂后,中央取得共产国际接洽的急切性更加突出。1935年9月12日,中央俄界会议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中央保持过去持续向北的方针,但目前应经过游击战斗打到苏联边境去。
张闻天在发言中说,因为红一、红四方面军的离开,我们力量削弱了。所以目前战略方针,利用游击战斗来买通国际接洽。
由此可见,西征并非一个人的决定。这些都是有史料可查的。
同年9月下旬,中央派谢觉哉、毛泽民去新疆,建立交通站以恢复与共产国际的接洽。1935年初,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阎红彦回国,给中央送电码本。
1936年春,华籍联共党员刘长胜也受共产国际的派别,携带电码达到陕北。
彭德怀曾回想说:“如果没有张国焘这个反革命捣乱,使四方面军主力进到凉州这个逝世胡同里,后又被马步芳军全部歼灭,把四方面军主力两万多人送掉,由一、二、四方面军还可以保存六七万人”。
由此可见,西征固然是中央的决定,但造成失败仍与张国焘本人有很大的关系。即是张国焘在部队的影响力。电视剧中张国焘有这样的句话:“三十万中央红军还剩下一万多人,老毛还摆出君临天下的样子。我有八万人”。虽然是电视剧不能作为史料佐证,但从某些方面也反应出张国焘的心态。
为什么西征是红四方面军,而不是红一、红二方面军呢?1、红一、红二方面军建制不全,人数较少;而红四方面军建制较全,人数众多。2、张国焘达到陕北后,将部队远远的驻扎在一个处所,若不是林育英以共产国际的名义请求张国焘前来参加会议,张国焘仍对中央采用对峙的态度。
当然,西路军失败后一些将士是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从延安时代许世友对毛泽东发火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端倪。再如西路军失败后,独立团团长王泉媛讨饭回到延安时,延安基本不接收。这些都是事实。但这些都是毛泽东所为吗?不能这么说吧。如果真要这么说,那么红军长征的时候为什么会留下瞿秋白、何叔衡等几位著名人物呢?这恐怕不是毛泽东借刀杀人吧?包含毛泽东本人也差点留下了。
如借刀杀人的观点真的成立,后来逝世在军阀盛世才屠刀下的陈潭秋、毛泽民不也是被借刀杀人了?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何况是毛泽东自己的胞弟。
注:以上材料来自《中国共产党重大史实考证》(第二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