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题为《悲哀:房子让80后成为垮掉的一代》的热帖中称,“如果在20年前的今天,你问一个北大学子的抱负,他必定会答复你‘我将为祖国强盛而奋斗毕生’;如果你问10年前的北大学生,他会答复‘我将成立中国的微软公司,必定会超降生界首富比尔盖茨’;今天的北大学子,其抱负却转变成为尽早拥有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这样父母来京自己就不会太囧。”
到底怎样衡量房子与幻想之间的关系?7月7日晚24:00点湖南卫视播出的《零点锋云》栏目将邀请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系教授陈志武和时事评论员熊培云跟您细谈房子与幻想的那点事。
“父母不要给儿女买房”
中国的父母都在竭力帮助儿子完成他们的“使命”。出生湖南农村的陈志武教授却反其道而行之。
“自己的子女,刚刚大学毕业,就帮他们买房子,用这个方法帮助子女不必定是最好的,因为你帮他们在一个处所,买一个房子,限制了他们以后的迁徙或者是自己到更爱好的处所去生活,找工作的选择空间也被压缩了。千万不要这样,这样实际是害了他们。”
陈志武认为,父母给子女置业限制了子女们的自由,让本就在温室里长大的新一代又丧失了一次自力更生的机会,从而无法更独立、更成熟的融入到社会之中,就等于送他们一副拐杖,无法真正的学会走路。
“不要认为买了房子就有安全感”
不买房就得租房,陈志武和熊培云对租房态度出奇的一致。
熊培云说:“我在巴黎留学也是自己租房子住,回国以后自己也买房了,但是回想起来我感到更适应租房时候的生活,恰恰是我租房子时能特别专心肠做自己的事情。”
陈志武分析:“年轻人买房子是很不理性的做法,不管从经济上,还是从其他方面考虑,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不是一个很好做法,再教导、就业和生活选择的空间上,受到更多的局限性,从我们学经济,搞金融,搞投资的这个角度来讲,买房子跟租房子相比,资本性的投入太大。租房能控制主动,选择的空间大,动态的安全感更高。不要有房子才有安全感。”
而在之后的采访中,两人也分辨流露,没有在京广沪这样的大城市买房,陈志武教授已在美国置业,尽管不在北京常住也一直租着房,而熊培云老师则把家安在了仅与北京一线之隔的天津。
“月供男”才是有成绩的体现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篇帖子,《姐妹们,把没房男人当垃圾扔掉!》,引起广泛关注。没有房子,或者要付月供的男人在这样的言论里似乎基本抬不开端。两代公共知识份子为“月供男”正名:能付得起月供的男人才是有成绩的体现!
陈志武表现:“怎么会说每个月必需要付月供的男人更有出息,而通过自己父母出钱让他不需要付月供的男人反而没有出息呢?我确定会这么认为。但是可能并不是所有年轻女孩,甚至年轻的男孩会认同我的见解。尤其年轻女孩,千万不要把这些有才能,为自己能够支付月工而骄傲的,不要把他们看成是没有出息的男人,要我看反而更有出息。能够付的起月供的也是一种成绩的具体的表现嘛。”
陈志武还从另一个角度力证月供可以让人快速成熟:“只要房价不至于太高,成家的时候,即使是通过按揭贷款买到房子,不必定非得说是做房奴,有必定月供的压力,对于年轻人的这个自立成长是一件好事。有一些学者和经济学家做过一些研究,按揭贷款买房可以使更多年轻的夫妇,第一要有理财的习惯,第二,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奋发向上的动力。”
熊培云则认为我们应当从基本上摒弃这种观念,这样的观念才是真正的垃圾!男女双方一起奋斗的过程才是最甜蜜的。
没房子就谈不上幻想?有房子就有安全感?为房子而苦恼的人,请关注7月7日晚24:00点湖南卫视播出《零点锋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