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姬寤生也真是个角色,能够化耻辱为光荣。他把10车杂粮用绸缎包裹起来,招摇过市,并散布谎言说:国王赏赐绸缎,要我去讨伐宋国,并且真是和宋国打了一仗,抢得不少土地。这之后,姬寤生拒绝再去朝觐。
公元前707年,气昏了头的姬林亲帅部队,并征调陈卫蔡三国部队,讨伐郑国。姬寤生率军应战。这是诸侯部队第一次迎战国王部队。按理,国王出兵,诸侯应当束手就擒才对,就象老子伸出了巴掌,儿子即使不把脸凑过去,起码也应当低头认错。但姬寤生这儿子,比老子的谱,小不了多少。成果,久疏战阵的王朝部队和三心二意的三国部队落花流水,小伙子姬林也在逃命时被一箭射中左肩。亏得周王朝还有那么一个名分,亏得姬寤生还有点政治头脑,及时收兵,姬林才捡会一条小命。
但是这一箭,却彻底射落了周王朝建国四百余年来建立起来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权威。如果说在这之前,还有不少诸侯对这个王朝存有敬意和盼望的话,这之后,就再没有人对它顶礼膜拜。它的作用,只是在有人需要一个牌位的时候,才会被提起。周王朝这个硕大的竞技场上,从此之后,只有运发动,再没有裁判员。只有头脑足够发达,肌肉也足够发达的人,才会成为成功者,才会活得够长,甚至活到最后。而那个周王朝的中央朝廷,只剩下了看热烈的份。
更大范围的封国与封国之间的混战,在中华大地上,开演了。而周王朝这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只有在楚庄王问鼎和秦武王举鼎的时候,我们才干看到他的身影。
公元前256年,我们最后一次看到了周朝的身影。这一次,是他的灭亡。
这一年,秦国再次攻击韩赵二国,而且,都是经过周朝的国土。按理说,你从人家国家借道,怎么着,也应当打声召唤吧。可秦国基本就没有想起还有个周朝,否则,早就顺手把他灭了,所以进出都是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这下子,周朝末代国王周赧王姬延急眼了,立刻向六国发出天子令,命令他们到伊阙会合,共讨秦国。看看姬延这倒霉的谥号:赧王,羞愧的王,连后人都不好意思提及的王。也真是难为姬延了,自春秋开端,这天子令就没有任何一个周天子拿出来丢过人,也不知道他是从哪个角落里翻腾出来的。
天子令发出了,姬延开端集结兵马。让我们看看姬延当时的权势范畴:城池36座,人口3万。除了洛阳,其他的城池只不过都是小村。就这小身板,随便任何一个诸侯王,都比他膀大腰圆。老掉渣的姬延行将就木突然想大展宏图,估计是得了失心疯了。
好不容易拼凑了五六千人马,姬延发明,还有更大的问题等着他:粮饷。自己的国库早就空空如也,财政赤字已经很多年了。怎么办呢,姬延想了个措施,向地主和富商借印子钱,约定凯旋之日,用战利品连本带利偿还。你别说,还真有和姬延一样患了失心疯,信任姬延可以成功的,竟然让姬延真就借到了钱。
万事俱备,姬延御驾亲征,带领这五六千乌合之众,开赴伊阙。可一到伊阙,姬延的眼睛就长长了,除了楚国和燕国象征性地派了点兵,并且很快撤退外,其他四国基本就没来人。这仗还怎么打?姬延也只好把部队解散。
既然连仗都没打,自然也不会有战利品,自然也就无法还债。债权人这下不干了,日夜堵着宫门,手拿白条,向姬延索债。姬延无法敷衍,就躲到一个高台之上,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作债台。姬延在这台上躲债,就叫做“债台高筑”。“债台高筑”这一成语,也就成了姬延对后世的唯一贡献。
秦国对周朝选择性失忆,姬延却自己跳了出来,秦国自然要对得起姬延。秦昭襄王派出一支部队,把姬延请到咸阳,周朝在无声无息中灭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