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建于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
周朝建立后,基础上把持了商朝本来的统治地区,又驯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为坚固把持这大片国土,周武王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建立诸侯国。以首都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的宽大土地,称为“王畿”,由国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全部分封。封国的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所以中央政府对封国可以完整把持。封国君重要每年到首都觐见,用进贡代替赋税。当中央政府征兵从事战斗时,封国君主有带领部队,听候调遣的任务。封国君主绝大多数是国王的亲属,少数是建立功劳的官员,如姜子牙就被封到齐国。从此,部落一词逐渐消散,而以封国代替。
在这之后的几百年里,各封国国君虽然也试探性的扩大国土,但范围甚小,对中央政府,毫无要挟。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周朝第12任国王周幽王被杀。被周幽王废黜的前太子姬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将国都迁到距镐京320公里以外的洛阳。由于洛阳在镐京以东,所以史学家称其为“东周”,而称镐京时代的周朝为“西周”。
周王朝虽然仍在,但却一下子变成了一只瘸腿的骡子。东迁洛阳后,东周王朝的王畿大大缩水,只剩下洛阳周围不过2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西周时,应当不低于25万平方公里)。王畿缩小之后,国王的财源兵源都大大减少,对封国的把持才能大大削弱,再也没有力量支撑原有的威风和尊严。随着来自国王的制约力削弱,各封国国君压抑了数百年的扩大愿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了头。
郑国国君姬掘突成了突击队的第一个尖兵,不幸的螃蟹是他的女婿兼邻居胡国。公元前763年,郑国将胡国兼并。这一年,仅仅是东周王朝建立的第8年。自这一年起,历史开端了它剧大的裂变。
这本是一起极其严重的事件。按照周朝的律法,封国和封国之间,地位平等,互不附属。封国之间的纠纷,只有国王才有裁定权,而且,绝不容许诉诸武力。郑国的行动,是对王权的一种悍然挑衅,甚至可以说是凌辱。但是,周平王对此竟然置若罔闻,毫无反应。于是,旧的秩序打破,新的秩序建立,那就是战斗、混乱、权诈、激荡和新生。中国历史上代表着混乱也代表着涅槃的春秋时代,很快开端。
公元前719年,卫国产生政变。七年后,鲁国产生政变。又两年后,卫国产生政变。周王朝对这一系列政变,依然是置若罔闻。接二连三的政变不仅使全部社会的道德规范呈现严重扭曲,也使周王朝的威权持续降落。紧接着,三年后,周政府直接收到致命打击。
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和他一起殉难的还有宰相姬有。我们前面已经认识的郑国国君姬掘突是姬有的嫡长子。他不仅继承了国君的地位,还继承了东周王朝中央政府宰相的地位。姬掘突东征西讨,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势范畴,却很少上朝履行宰相职责。偶尔上朝,也是眼睛斜视,鼻孔朝天,不可一世。周平王念在他父亲为国就义的份上,再加上中央政府权势也确实羸弱,一直隐忍。周平王逝世,孙子姬林继位。姬掘突逝世,儿子姬寤生继承。姬林年轻气盛,姬寤生依旧跋扈,两个小伙子之间的摩擦便不可避免。
姬林行使自己的权利,免职姬寤生在中央政府的职务。姬寤生马上报复,派兵进入王畿,将成熟的小麦和稻米强行收割,扬长而去。姬林只有打牙往肚子里咽。很快,姬林出气的时候到了。姬寤生到洛阳朝觐,姬林送给他姬寤生10车杂粮,对他说:这粮食你收下,以备郑国荒年之用,以免你再抢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