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玉,三国脑残第五人。(脑残指数:★★★★)
自古以来,四川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内有富饶的川西平原,外有险要的山川屏障,谁得了四川,谁就有得天下的可能。偏偏刘璋其人,坐拥四川,却使其疲敝,若不是脑残,实在找不出其他说辞。
本来刘璋和汉中的张鲁互为唇齿,只要张鲁不失汉中,刘璋尽可以高枕无忧,他倒好,偏要对人家张鲁发号施令,张鲁哪能听他的,于是乎,他就杀了人家亲舅舅,双方结了仇怨,真的打起仗来又打不过人家,就这么的一个人,难怪守不住四川。听说曹操筹备袭击自己,刘璋也不想想这个消息是不是真实,赶紧派人去请刘备来帮忙,刘备正求之不得,在马背上偷着乐,反手攻击刘璋,得了四川,连带着灭了张鲁。后来刘璋被流放到荆州,开端懊悔了,总算知道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自己也纳闷:咋地自己脑残病突然痊愈了?晚了。
诸葛亮,三国脑残第六人。(脑残指数:★★★★)
孔明大号“卧龙”,据说智计无双,似鬼如妖,颇得儒家“修齐治平”之三昧,历来被视为千古名臣典范。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脑残病,有时候更像是火星上来的,不是地球人。
就说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吧,诸葛亮的架子端得真大,不就是一村夫吗?哪来的架子?放眼天下诸侯,大概也只有刘备才会看得起你。这是其一。其二,既然要与东吴结盟,何必再搞“舌战群儒”的花招,得罪那么多盟友不说,还惹得周公瑾妒忌。其三,刘备托孤,诸葛亮该一心一意辅佐刘禅求生存图发展才是,设置丞相府与朝廷并驾齐驱,这不是另立中央吗?亏得刘禅有忍耐之心,否则蜀汉必起内耗,也不必司马昭派兵围剿了。其四,诸葛亮明知荆州帮诸将老的老逝世的逝世,也不开科选将,培养将才,致使呈现了“蜀中无大将”的为难局面。其五,魏延献“奇袭子午谷”之策,诸葛亮愣是不予采信,还诽谤其脑后有反骨。很明显,魏延头脑没问题,是诸葛亮自己脑残。
颜良、文丑,三国脑残并立第七。(脑残指数:★★★★)
此二君,在《三国演义》中着墨不多,《三国志》里记录也寥寥,因为这兄弟两都逝世于关羽的刀下,沾了名人的光,所以,也荣登本排行榜。
河北名将多若星辰,独颜良、文丑脑残乎?非也。此二君据说勇冠三军,又得袁绍大力宣传,名声在外,所以,曹操麾下害怕者众,只得请关羽出马。按说,两军对垒,为将者保持起码的防备,小儿都应当知道,偏偏颜良、文丑稀里糊涂,看见有人杀气腾腾冲进阵来,居然还傻乎乎问“来者何人”,没摆开架势,就做了关羽的刀下鬼,脑残透了。
吕奉先,三国脑残第八人。(脑残指数:★★★)
吕布其实挺可爱挺现实的一个人,历史本相与演艺传闻截然不同。张飞说他是“三姓家奴”,刘备、曹操也诽谤他“重复无常”。笔者认为,吕布虽然脑残,但其脑残指数并不高,三星足矣。
演艺中说吕布认了两个干爹,杀了两个干爹,就算是真的,那又怎么样?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其时董卓权势熏天,曹操也只有流亡的份,吕布认董卓为干爹,多半是因为赤兔马;后来杀董卓,则多半是因为美女貂蝉。抢刘备的徐州,是因为张飞喝酒误事,是帮着刘备代管几天而已(新《三国》是这样说的)。吕布有些脑残的处所,就是没有和陈宫搞好“鱼水关系”,他如果能像刘备对诸葛亮那样对陈宫言听计从,就不会老是与袁术纠缠不清了,三国历史或能改写。
袁公路,三国脑残第九人。(脑残指数:★★)
本来想把袁术与袁绍哥俩放在一起写的,感到袁术比他哥哥聪慧得多,所以离开来说。
袁术的聪慧之处颇多,早在讨董卓的时候,他就发明东吴孙氏不可小觑,处处为难孙坚。之后迅速抢占两淮富庶之地,还足足过了几年皇帝瘾。袁术做皇帝的时候,刘备还在四处流浪,好似丧家之犬一般,而曹操正忙着与吕布较量,孙策回了江东,才刚刚蹒跚起步。袁术脑残的处所,是他太心急了,认为得到了传国玉玺,就可以号召天下。殊不知,他这一称帝,反而成为众矢之的。其实,赵炎认为,当时诸侯之间各有抵触,袁术如能保持耐心,稍为利用这种抵触,自保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小日子过得好,称不称帝并不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