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国人物首先当然得说说三位雄主: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都是雄才伟略、人中龙凤,但三人却是不同类型的雄主。曹操被历史定义为“奸雄”,其实有失偏颇。曹操这个人拥有多重人格,复杂而善变,既有仁慈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有情有义时能让你激动得掉眼泪,翻脸时又能让你恨不能剥其皮侵其肉,他雄强大气,求贤若渴,同时又多疑猜忌,嫉才妒贤。但曹操的“坏”坏得真实,他敢于说真话,敢于直言自己的“奸恶”,即使别人骂他他也漫不经心,甚至认为骂得不错。因为他的宽容大度,所以收纳了大批精英人才,但是你若拨动了他哪根不该拨的神经,也会逝世得很难看,就像居功自负不可一世的许攸,自恃聪慧妄加猜测的杨修等等。所以曹操既是个可怕的枭雄,也是个可爱的奸雄,有时也有点像个可敬的好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曹操的诗文里可以看出他是个胸怀大志之人,字里行间举手投足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盖世豪气。
刘备与曹操完整不同,他表面看起来总是温温吞吞,仁慈有加,有时仁义得近乎脆弱与窝囊,实则这正是刘备的奸诈之处。当然在三国这样的乱世,像刘备这样的仁君的确是挺少见的,就算是装出来的,也装得很好。刘备的起点在三人中是最低的,一开端只有刘关张三兄弟,无论在城池还是兵马上,他都远远不如别人,所以他只能靠别人所没有的东西即仁义来立身起家,从而慢慢地“得民心”,当然这个得民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得天下”。刘备口口声声打着“中兴汉室,匡扶天下”的口号,其实他的目标也跟别的雄主一样,是要自己取天下而代之。所以刘备这个人看起来是个正直人物,其实是个伪君子,远没有曹操真实可爱。但他的伪却困惑了天下人,甚至是聪慧绝顶的诸葛亮也被他俘虏了。从某个角度说,刘备是最好的演员。从中肯的角度来说,刘备算不上枭雄,也算不上好汉,似乎可以称为“奸雄”,也勉强可称为“仁君”,毕竟刘备自始自终在竭力地保持着自己“仁义”的形象,所造的“罪孽”最轻,群臣众将追随他也最安全放心。不过那是在刘备还未得天下的情况下,他必须装,才干在三国中取得鼎立之势。如果一朝他真的得了天下,当他不必再装的时候,或许他才会露出真正的面目,那时是不是真是一位“仁君”就很难说了。只是遗憾的是我们无法看到这一幕了,因为刘备大业未竟身先逝世,只能留下一个问号给后人了。
孙权是三位雄主中年纪最轻的一个。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就是孙权。孙权虽然年纪轻轻,却也有必定的资本,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支撑起东吴的鼎立之势。这个资本一部分是祖上留下的,一部分也是他自身的。孙权很小的时候就胆识超群,聪慧过人,而且非常识大体明大义。父兄先后离去后,东吴这副重任就压在了年仅十九岁的他的身上。但孙权没有让人扫兴,孙权做事慎重,沉思熟虑,而且因为年幼资浅,他非常谦虚,博采众议,尤为尊重周瑜与鲁肃这两位顶梁人物。但同时他又能果断行事,充分体现一个君主的魄力。这三位雄主,孙权年纪最小,但性格似乎是最为完善的。既不像曹操那样多面,又不像刘备这般虚伪,可亲可敬又平易近人。只是晚年骄奢昏溃,令人叹惜。所以客观地说,孙权虽然算不上枭雄,奸雄,也算不上大好汉,但在人们心目中应当是最有好感的。
自古对一些有大功业大魄力的人或称为枭雄,或称为奸雄,或称为好汉。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枭雄者,英勇过人,虎胆龙威,气吞河山,威震四海,如项羽,关羽,张飞等是也;奸雄者,外表仁爱大义实则心坎奸险,深藏不露,圆滑应变,为达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忍常人不能忍,如刘备,刘邦,司马懿等是也;好汉者,大仁大义,大情大爱,大智大勇,能为天下而舍己利,做人做事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历史上那么多风流人物,然而真正堪称好汉的却为数寥寥,以三国之济济人才,也就只有几人可以算得。而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都还称不上真正的好汉。三国中真正的好汉其实并不是这些所谓的雄主,而是他们手下一些闪现大人格与大智慧光辉之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