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大部分家长有这样的思想,我们不能够说什么或责备什么,换做是我们说不定还没他们的觉悟高。他们不过是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前途而担心,他们不过是盼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能有大出息,最好是去“坐轿”而不是去“抬轿”。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想法应当是一般老百姓广泛存在的想法,他们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女们今后不再象现在的他们一样,终日劳苦做作而一事无成,他们也想改良一下自己下一代人的生活方法,进步一下自己下一代人的生存价值,这有什么错吗?我个人在这里认为他们同样也没有错!难道我们可以在这里违心肠唱高调说:我们将来就是要打算让自己的儿女们最好是去出苦力干杂活?最好是让他们吃了上顿缺下顿的或是实在没措施最好让他们掂棍去要饭才好?可能吗?如果真有人说出这样的话来,恐怕这违心也违得太离谱了吧?家长们的费心不是为了自己,不是想等着儿女将来有本事后好赡养他们伺候他们,他们并没有请求回报,因为对于一个做父母的人来说,这不是做生意,有投资就请求有回报,他们的请求不是多过份,不过是想让儿女们自己能生存得更好。做为一个父母,他们对儿女的如此良苦居心不算什么过,不算什么错吧?
??
由此来看,教导的制度没有错,学生的家长也没有错,那么就还剩下学校和学生这两方面了。学校和学生,一个是教导方,一个是被教导方。现在的学校和老师们可以振振有词地说:他们是教导方,这没错,但他们也是被动方,而取决于主动的要害却是被教导方学生们自己。也就是说学生学得好不好,与学校和老师的教导义务及教导方法教导才能并不大,学生们只要居心学了,那学习自然也就没问题了。要不为什么年年都有那么多的学生考上了什么什么大学什么什么名牌呢?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爱学习的好学生,那剩下的呢?那他们就没有措施了,要怪也只能怪他们自己,他们没有好好地学习以至耽误了自己的前途,这是咎由自取的事。这猛一听,好象也很有点道理,是啊,一个学生要是不好好地学,别说是学校和老师,那是谁也没有措施的事。教导专家孔圣人那么巨大,不也是弟子三千而贤人才七十吗?一句话,不是学校老师无能,而是学生自己无知。
??
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见得。如此的说法,如此的推辞义务,把自己说得那么干净那么的委屈,本身就已阐明现在的学校和老师义务心在低下,教导才能在退步,教导方法在颓废。很多学校的真心并没有用在真正的教导上,他们只是一味地寻求经济效益,把教导的基本商业化了,把教导的目标金钱化了,把教导的发展价值化了。如此的做为,如此的盲目,怎么能搞得好这国民教导呢?现在的老师们有很大一部分更成了问题,他们不再是辛苦的园丁了,他们摇身一变竟成了社会名流;他们不再困守于默默无闻致力于学问的研究了,他们也想杀出校园一试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身手了;他们不再想当什么清平的正直人物了,他们也想体味一下那不正人的生活是什么的滋味了。如此一来,他们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来搞好自己的本职教导工作?面对现实中的教导失败,他们不是总结经验教训,不是时刻进步自己、检查自己、检查自己,而是把自己敷衍的义务归罪于学生身上,这简直就是没有道德不负义务的推诿。但他们的说明与表白显得是那么苍白与无力,难道不感到愧疚于心吗?我感到他们实在是对不起那想学而学不到真本事的学生们,他们对不起那望眼欲穿、望子成龙而为此付出了个人所有的学生家长们,他们对不起那因高考失败后不定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在流出那么多的伤心欲绝的泪!
??
很多人不是都在茫然吗?很多人不是都在愤懑吗?很多人不是都在问吗?中国的教导如今是怎么了?我感到中国教导问题的要害之关键正是出在他们这些学校身上,正是出在一些不配为人师表、误人子弟的所谓的不称职的老师们身上。高考的风暴是过去了,但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疑问和思考,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伤痛和眼泪,也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痕迹和期盼。我想试问试问,我们可不可以勇敢地站出来对他们大声疾呼一下,可不可以对沉迷中的他们猛砸一砖,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砸醒过来,可不可以对那些不称职的老师们来个不定时不定期地专门设一考场,让他们作鬼作弊都做不成,用那大浪淘沙的措施,使他们也能领受一次“风暴”的洗礼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