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当时的毛泽东遇到的情况也与这种情况差不多的,不同的是“曹操”蒋介石被逮捕啦,已经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毛泽东完整可以顺应将士的强烈愿望,一句话,就可以要他蒋介石的狗命,但毛泽东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依然做出了名彪历史的科学决策——释放蒋介石!其决心之大任何人无法转变!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力主释放蒋介石?在毛泽东看来,震慑军阀唯有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在剿灭军阀、统一军阀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加之蒋介石从本质上讲是民族主义者,与汉奸王汪精卫还是有差别的,由此,打好这张决定国家、民族和党的前途命运的政治牌,是取得中华民族整体抗日战斗成功的要害中的要害,任何人思想上是想不通的,只有毛泽东,我们的巨大领袖和导师,古今中外世界第一伟人才干做出这样的决策!如果说遵义会议毛泽东第一次抢救了革命、抢救了党、抢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那么西安事变和平释放蒋中正,从绝对政治战略意义上讲,则是名副其实的第二次抢救了革命、抢救了党、抢救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共产党就是要以民族大义出发,就是要凭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寇、无暇剿共之机,从而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在共同抗击日寇的战斗中,不断扩大根据地,强大自己,落实“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真理。
挫败敌人的战略图谋,是军事政治家的核心任务之一。试想,如果曹操逝世了,北方必定再度混乱,社会不得安定,且曹操如果被刘氏杀了,曹氏团体必定要以刘氏为头敌,必定要发兵刘备替曹操报仇,刘备何以生存,何以发展?再就是曹操逝世后,孙权势力最大,也必定要设法一统天下,而刘备团体也必定成了孙权要打扫的头号障碍,刘备又何以生存,何以发展?所以,抗日战斗后期,国民党看到共产党的权势不断强大,非常害怕,就改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皖南事变”也就是在那样的情势下被国民党制作出来的。
所以“华容道义释曹操”是诸葛亮出于政治形势考虑而作出的明智之举。这在《三国演义》和新版《三国》中明眼人是可以看出来的。
可是,诸葛亮既然有意要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派赵云,张飞,关羽分辨在乌林、葫芦口、华容道阻击曹操呢?为什么要赵云、张飞只许败不许胜?为什么不派张飞、赵云两人中的任何一人驻守华容道?难道是偶合吗?不,正是由于关羽在曹营那几年,曹操对他恩重如山,倾全力拉拢他的情感,连“过五关斩六将”都没有派兵追杀关羽,相反传令各地不许损害关羽一根毫毛,违令者斩!视才如命的曹操这个情只有关羽才干领,而且是铭心刻骨!而张、赵二人如果驻守,一动情感一激动就坏大事啦!曹操就会哭着仰天大喊:吾命休矣!另外,这也是周瑜在火烧赤壁后围追曹操时故意空出北路,意图把曹操赶到刘备地盘,借刘备之手来杀曹操,以实现其刘备成为曹氏团体头号敌人的计谋。而诸葛亮及时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因此在紧要地段派兵阻击之,并在运筹帷幄之中下好了这几步棋,意义有三:
第一、可以不违背“孙刘联盟”,对东吴有个交代;
第二、可削弱曹操力量,令其元气大伤,不能在短期内再度发兵“孙刘联盟”;
第三、可借此让世人知道他诸葛亮料敌如神,知彼知己,以便建立他在刘氏团体的绝对权威。
还有一点,就是诸葛亮既然有意要卖人情与关羽放走曹操,却又为何要逼着关羽立下军令状呢?这也是出于他要确立自己在刘氏团体绝对领导地位考虑的,明知道关羽必放曹操,所以以自己的生命与关羽一赌,目标就是在心里在情感上震慑关羽,让关羽口服心服,如此,则可以政令、军令畅通。
我们知道,有民谣称“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可是在好汉辈出的乱世,诸葛亮却“不求闻达于诸侯”隐居隆中,不是他不想施展他的满腹经纶,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是正如徐庶所言“天下好汉没有人配作他的主公,与其寻找一个主公,不如发明一个主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