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可以说是诸葛亮的知音,他们两个却是对头,是互相的敌人,他们直到逝世没能做成朋友,也许不是各为其主,他们会成为知心的朋友,也许是难得的知己,可历史不可违。
“知音”可得,“知己”难求。知己是互相懂得的、相互倾心的,是相互的听众。也是没有利益纠葛的,所以才会有更多的描写知己之间的情感的文章,也就有了更多的红颜知己,蓝颜知己,更深入的会让知己成为了爱情的基础的,有了士为知己者逝世之说。无论是同性的知己,还是异性的知己,一旦有了利益上的往来,成为了一种利益的纽带,就会失去做听众的资格。而一旦成为了情感的基础,就会让知己变得本意。也许我说的是一种十分片面的个人懂得,在我看来,知己首先是对方知道我,而后才会成为为的听众,再然后是你真心实意的做对方的听众,是一种双方都心甘甘心的做一名听众,是毕生都可以倾诉的听众。可是知己不可上升为情人、甚至是夫妻。情人说来太奇妙,是利益、是利用、还是别的什么,我说不明白,至少已经不是知己了,虽说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怀念,却没有互相的宽容、互相的倾诉、失去了毫无忌讳的畅所欲言。异性知己往往被人们说成是“有情人”,夫妻是利益的共同体,是基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具备的产物,不是单纯的倾诉对象。知己做朋友,做那一生一世的朋友,他们之间已经抛开了性别、遗忘了年纪、没有贵贱、甚至是忘形的、绝不会因相貌的丑陋而没有知己,也不会因为他衣衫褴褛而没有倾诉的知己。知己是存在于心坎的一种尊重和懂得更是一种包容。当然,作为丈夫或是妻子,谁也害怕自己的配偶有异性知己,实际是对知己的不懂得,或者说是怕自己的爱人误入歧途。知己朋友是对对方家庭的补充,和爱人不能说的话,可以不避讳,因为知己之间没有利益的缠绕,是纯粹的听众,只是让互相的心更豁达。
也许很多的人感到自己找到了知音,好好爱护让你的知音成为知己,让心更明快,让笑容更残暴。不妨试着和每一个年纪人做知己,也许是可遇的、可求的。
这时医院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很多的老人已经迟钝的很难说出表达本意的语言了,每一个子女要仔细凝听一下,也许你会是你父母的知音,也会很好的照顾好每一个老人的。做父母的知音,成为听众。倾听自己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心声,你会有更多的知己。做最真挚的倾听者,找到你的听众,让笑容绽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