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缨报效。明代的俞琳在他编著的《经世奇谋》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楚庄王和群臣宴饮,天黑了,一阵大风吹灭了灯烛,有一个人突然拉了一下美人的玉手,美人便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并告诉了庄王。庄王不露声色,机灵地说“今已饮,不绝缨者不欢。”命百官都要扯断帽缨,再重新点燃灯火并命名曰:“绝缨会”,又叫“平安宴”(不然就会有人有血光之灾,人头落地)。两年后,晋楚交战,有一将士英勇异常,在阵前五次交战五次获敌首级,庄王感到奇怪,便问缘由,此将答复说“昔者绝缨会上,蒙王不杀之恩,思以头血溅敌久矣!”此战,楚国取得了成功。假若楚庄王为顾王者尊严而无安抚和体恤之心,没有仁爱之德的话,当时严查牵美人之手而绝缨之人,则晋楚之战中必少一员虎将,再者,如若楚庄王是一个为顾颜面,心胸狭窄,表里不一,秋后算帐之阴险小人的话,也必看不到“五合五获首”的壮阔画面,也必听不到“头血溅敌久矣!”之誓言。活人一命,活命之人定当舍命相报,恩泽一方,被恩之士定当鼎力相帮,且恩德不忘。
四、叔敖埋蛇。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年少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逝世,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逝世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汝不逝世也。”及长,为楚令尹。未到任而国人都知道他的仁德了.。见两头蛇的人会逝世,这虽是一迷信说法,却吓坏了年幼的孙叔敖,可是仁慈的他不愿更多的人遭此“厄运”,便“杀而埋之”,可见心肠之纯美,还是其母说得对“有阴德者,天报之福”,孙叔敖不仅未因见两头蛇而逝世,反而因他的善行,上天赐福于他,好人有好报。长大后让他做了楚国的令尹之职,并且仁德广播,美名万古长青。
五、庾亮留马。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伯乐在《相马经》里这样描写白卢马:“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逝世,主乘弃市,凶马也。”意思是说,谁得这样的马谁就倒楣,正因为相马大师伯乐也这样说,所以,在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中就有了东晋时代庾亮留马的故事,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此马会伤主,叫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就有买主,那就要害那个买主,难道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他人吗?从前孙叔敖打逝世两头蛇而埋掉,以免后来的人看到,成为古之美谈。我效法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瘐亮的豁达大度睿智与仁德,史书中有记录,可以参考《晋书》中有关内容,而在此故事中,庚亮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宁可不安己,也不移于他人”的做法,让人心生敬佩,这样的人,难怪他一生享尽荣华。
仁德之人,上天佑之,鬼神敬之,大众信之。人皆有向善之心,有感恩之德,行善积德,总有回报,近者裨益已身,远者泽被子孙,故不以善小而不为,和谐社会,仁德先行。 相关阅读